吴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基层卫生机构为老服务工作的建议》(第05040124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您提出的“认真开展事前选址规划,便于规范管理”建议。
市卫健委已着手梳理各县(区)乡镇街道人口分布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营现状,并重新评估各社区医养项目建设情况,鼓励基层社区医养中心和老年人口较多、医疗需求较多的乡镇卫生院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根据需求改建成康复院或护理院。接下来,市卫健委将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浪潮,做大全市医养结合服务网。
二、关于您提出的“完善市级政策支持配套文件,加大财政投入”建议。
“十四五”期间,市发改委对照中省资金投向,加强医养结合相关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资金支持。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内科楼(一期)建设、雅安市雨城区人民医院金沙分院能力提升(二期)等卫生领域项目累计争取到专项债券资金21.208亿元,天全县养老服务中心及智慧养老改造项目争取到养老领域专项债券资金0.3亿元。市卫健委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300万元支持13个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基层社区医养服务中心;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并将老龄健康融入社区基层治理,利用车载流动医疗工作,增强居家医疗服务能力。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社会组织,按照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为全市11984名60周岁以上的散居特困人员,居家养老城乡低收入家庭中失能、失智、残疾独居老人,居家养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及城乡低收入家庭中80周岁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目前,市发改委正组织各相关部门紧锣密鼓编制《雅安市银发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市民政局和市卫健委根据《“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24〕260号)积极储备市(区)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和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中的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待项目单位准备成熟后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市财政局于2025年持续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市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全面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22.1万元,主要用于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补贴、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安排“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项目”2,000万元用于社区医院标准化建设,为老年人就近就医提供便利和保障;安排“川西医养中心人才发展资金”1,500万元,用于川西医养中心人才发展;安排“卫生健康信息化项目”303.24万元,进一步夯实川西医养中心信息化建设基础,用于建设四川互联网医院雅安分院,维护雅安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更换雅安市基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三、关于您提出的“建立为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共建共管”建议。
市人社局坚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助力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培养。一是常态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养老护理员、病患陪护相关职业(工种)项目纳入培训补贴目录,连续5年将养老护理员纳入雅安市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提高其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支持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或拟进入养老服务行业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培训合格人员,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全市年均开展养老护理类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落实培训补贴200万元。二是加大技能培训和人才评价供给。支持具备条件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服务类专业,鼓励公办院校参与养老服务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全市现有养老服务类定点培训机构7家,可提供养老护理员等6个职业(工种)的培训,遴选认定第三方评价机构2家,可面向社会开展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等5个职业(工种)5个技能等级评价,评价体系不断夯实,有力满足养老服务技能从业人员的培训、评价需求。三是实施失业保险技能提升“展翅行动”。鼓励养老服务企业从业人员提升技能,主动送政策进企入园,自2017年起,连续对取得养老护理员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且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按规定给予1000元—2000元的技能提升补贴。四是实施“三支一扶”招募计划。持续实施“三支一扶”招募计划,每年招募一批高校毕业生志愿者到基层卫生院从事“支医”工作,补充基层医疗机构力量,并参照事业人员待遇按规定落实“三支一扶”人员各项福利待遇。2024年招募“支医”志愿者27名,当前“支医”志愿者在岗45人。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为老服务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以上函复如有不尽之处,请函告或电告。
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