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关于《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成果方案的批后公告

来源:市住建局 发布时间:2014-09-05 17:30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2014年8月20日,省政府正式批复了《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川府函〔2014〕156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和《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现将规划成果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批后公告,公告时间2014年9月5日-2014年10月5日。

附件1:《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主要内容简介

附件2:主要规划图纸

2014年9月5日

 附件1:

《雅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主要内容简介

一、总则 

(一)规划层次与范围 

市域范围:指雅安市行政辖区,包括雨城区、名山区、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总面积1504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雨城区和名山区全部行政辖区,面积为168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雨城区东城、西城、河北、青江四个街道,凤鸣、草坝两个乡镇全部,大兴、北郊、南郊、多营、合江等乡镇部分用地,名山区的蒙顶山风景名胜区(含蒙顶山镇)、蒙阳和城东、永兴等乡镇部分用地和雅安经济开发区名山片区,总面积297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

近期:2013—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二、城市性质、职能与目标

(一)城市性质

川西枢纽城市、川西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化旅游生态城市、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二)城市职能

川西交通枢纽与物流中心;链接攀西、辐射康藏的生产和物流基地;服务川西地区的经贸、教育、医疗中心;成都都市圈内以生态和文化为特征的休闲度假和旅游目的地,四川省旅游西环线上重要的旅游节点, 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以熊猫文化、汉代文化、红军文化、西康文化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西南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城市发展总目标

立足成都经济圈,突出川西枢纽、生态资源和水电能源三大优势,主动承担区域职能,发挥独特的生态优势,努力实现产业转型,探索自然、经济和社会相协调的城市发展模式,建设集山水生态、多元文化为一体,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城市。 

三、城市发展战略

(一)生态建设

突出雅安自身优良的生态禀赋和雅安作为长江上游、成都大都市圈核心区重要生态屏障和基底的区域责任,围绕“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宜居”三个方面建立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以生态保护为导向,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保护生态基底,采用大疏大密开发模式,倡导绿色交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长,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山地生态示范城市。

(二)区域合作

东融西联,南北整合。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全面交流与协作,积极承担区域职能,提升城市地位;推进产业合作,构建市场体系。向东促进与成都都市圈的融合,打造成都带动川西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向西深化与藏区合作,支持国家战略。向北与阿坝州,向南与凉山州整合,构建区域整体生态安全格局,加强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协调,推进区域旅游联动和相关产业互动。

(三)市域统筹

控北西、拓东中、优南部。根据各县(区)资源条件、生态敏感度、环境承载力的显著差异,将全市划分为北部西部适度开发区、东中部重点拓展区和南部优化发展区三个综合发展区,联动发展的同时,引导各县(区)依托自身优势,错位发展。

(四)城乡统筹

统筹协调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改善雅安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区域与灾后城乡人口安置、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四、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一)市域人口和城镇化规划

人口:2015年市域人口为160万人,2020年为168万人。

城镇化水平:2020年城镇化水平59.5%,城镇人口100万人。

(二)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核、四轴、七城、多点”,极核带动、轴线推进式城镇空间结构体系。

“一核”:雨城、名山核心区构成雅安中心城市,是带动全市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四轴”:综合发展轴(成康高铁、成雅-雅康高速)、生态保育轴(G351、省道210线)、旅游联动轴(雅乐高速、石芦高速)、工业协作轴(雅西高速、汉乐高速)

“七城”:天全县城、荥经县城、汉源县城、石棉县城、芦山县城、宝兴县城和成雅新城。

“多点”:中里镇、孔坪乡、八步乡、合江镇、车岭镇、红星镇、大川镇、龙门乡、飞仙关镇等21个承担为自身及周边乡镇服务的重点镇

(三)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第一层次(40 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1个

第二层次(5~10万人的小城市):4个

第三层次(0.5~3万人的小城镇):17个

第四层次(<0.5万人集镇):75个乡镇

(四)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规划将全市城镇分为6类,综合型城市2个,工业主导型综合乡镇4个,工贸型乡镇11个,旅游服务型乡镇23个,农贸服务型乡镇7个,农业型乡镇50个。

(五)市域产业发展规划

1、农业

以东部“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以市域各乡镇分布的农林果园为基地,形成“一核多基地,跨区县联动”的整体格局。

2、工业

促进工业的适当集中布局,推进园区专业化发展,遵循“工业集中、控北西、重东中、优南部”的总体思路,整合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一核六园”的布局结构。

3、服务业

中心城市重点打造川西地区物流枢纽、公共配套服务中心、应急救灾与物资储备中心;县城重点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小城镇重点发展服务本区域的生活性服务业。

4、物流业

依托成康铁路货运站场,打造服务康藏的次级区域物流中心,形成“一园区三中心四服务站”的物流体系。

(六)市域旅游规划

整合内部资源,对接区域旅游网络,规划形成“四线、五区”的旅游空间格局。

“四线”:熊猫文化游线、茶马文化游线、汉文化游线、红色文化游线

“五区”:综合旅游区、大熊猫生态文化体验区、二郎山山地休闲度假区、龙苍沟—大相岭山地生态度假区、大渡河旅游区

(七)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铁路:规划建设成(都)康(定)铁路、雅(安)乐(山)城际铁路、雅(安)眉(山)资(阳)遂(宁)铁路;远景规划建设龙门山旅游轻轨专线雅安段、雅(安)甘(洛)铁路和石(棉)泸(定)铁路。   

高速路:规划形成“一环五射两联线”的高速公路网络。

一般干线公路:规划由4条国道(G108、G318、G351、G549)、成新蒲快速路延长线雅安段和11条省道构成一般干线公路网络。

(八)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预测规划期末市域城镇最高日用水量为36万立方米/日。规划市域供水设施以青衣江、大渡河及其支流、铜头引水工程作为供水水源。市域城区共设置16座集中供水水厂。

2、排水工程规划

预测规划期末市域城镇平均日污水量为26万立方米/日。市域城区共设置集中污水处理厂12座,外围乡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3、电力工程规划

预测雅安市总用电负荷为270~336万千瓦。规划共建成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325万千瓦。

4、通信工程规划

预测雅安市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为74.3~82.5万线、移动通信用户数为132~165万部、宽带数据用户为41.3~49.5万户、有线电视户数为57万户。

5、燃气工程规划

预测市域天然气用气量为55万立方米/日;瓶装液化石油气用气量为11万吨/年。天然气气源主要来自邛崃平落气田和雅安市境内的莲花1-1气田。在管道天然气覆盖困难的边远地区,发展液化石油气。镇及农村地区提倡使用沼气作为补充气源。全市域共设置天然气配气站3座,门站2座,储气站4座,总储气规模为23万立方米。

6、环卫工程规划

预测市域生活垃圾日处理量约1305吨,其中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量约891吨,农村生活垃圾日处理量约414吨。规划建设雅安生活垃圾焚烧厂,扩建芦山县、天全县、荥经县、石棉县、汉源县垃圾处理场。

(九)综合防灾

抗震: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雨城区、名山区、芦山、荥经、天全和汉源属地震基本烈度Ⅶ度设防区,宝兴县和石棉县属地震基本烈度Ⅷ度设防区。

防洪:高标准制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中心城镇防洪标准采取50年一遇标准设防,重点山洪沟一般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

排涝:市区及县城城市建设用地排涝标准按雨水两年一遇即时排干标准。

人防:三类人防重点城市。

四、中心城区规划

(一)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4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

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9.3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8.7平方米左右。

(二)中心城区城市终极规模

根据雅安市资源、环境实际条件,重视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城市用地终极规模70平方公里,城市终极人口规模70万人。

空间结构:城市建设以优先保护“生态基底”为前提,依据山形地势布局建设用地,形成“多组团、一主两次多中心、两带夹绿轴”的总体空间格局。

九个组团:两个城市综合服务组团(老城片区、姚桥片区和大兴北片区组成的主城组团;名山中心区为副城组团)、四个产业组团(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雅安经济开发区名山片区、草坝片区、永兴片区)、三个专业服务组团(多营汽车服务组团、北郊旅游服务组团和蒙顶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组团)

一主两次多中心:一个城市主中心(姚桥东-大兴北江湾综合中心)、两个城市次中心(老城传统商业中心、名山中心地区)、七个组团中心(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研发服务中心、草坝组团中心、雅安经济开发区服务中心、永兴组团中心、北郊组团中心、蒙顶山麓组团中心、多营组团中心)

一绿轴:蒙顶山-金鸡山生态绿轴。

二带:绿轴以西,多个组团沿青衣江形成多营-老城-姚桥-大兴-草坝城市发展带;绿轴以东,多个组团由南向北,由交通性主干路串联形成名山-永兴城市发展带。

规划

铁路与轨道:规划建设成康铁路、雅甘铁路、旅游轻轨

高速路:成雅高速、雅西高速、雅康高速和雅乐高速在中心城区外围互通,形成围绕中心城区的环形网络,根据城市组团布局,设置7个出入口。

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分为组团间干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支路4个等级。

公交场站:中心城区规划设置公交综合站场2处,公交首末站13处,公交枢纽站5处。

公共停车场泊位:中心城区规划机动车公共停车泊位1.2-1.6万个,自行车公共停车泊位5.5-7万个。

(五)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规划建设市-区-居住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姚桥东-大兴北作为城市主中心,重点发展服务全市的大型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商务办公、体育及医疗卫生设施。老城中心区和名山中心区作为城市次中心,重点发展服务分区的大中型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及商业设施,形成综合性地区型公共中心。

(六)旅游发展与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与雨城、名山两区的旅游发展联动,强化两条旅游发展轴,建设三个旅游服务中心,形成四处生态休闲旅游区,打造六个城市旅游片区。

两轴:沿青衣江-金鸡关-蒙顶山沿线打造城市文化旅游轴;沿陇西河和周公河发展生态旅游轴,北接碧峰峡、南通周公山温泉。

三中心:建设熊猫岛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北郊旅游接待中心和蒙顶山旅游接待中心。

四区:重点建设以蒙顶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环蒙顶山休闲度假区、兼顾旅游发展和城市休闲的金凤山休闲旅游区和桃花山休闲旅游区、以城市休闲为主的周公山休闲区。

六片:古城特色风貌区、桃花山度假区、熊猫岛会展区、高颐阙汉文化公园、北郊西康文化城、蒙顶山茶马文化旅游区。

(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章,对老城格局、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近现代优秀建筑进行保护。

(八)市政基础设施

1、给水工程规划

预测中心区最高日用水量23万立方米/日。扩建现状多营水厂、保留现状第三水厂、建成南郊水厂、扩建名山水厂、改造并扩建雅安经济开发区名山片区水厂。

2、污水工程规划

预测中心区污水量约17.3万立方米,考虑地下水入渗等因素,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约21万立方米/日,其中雨城区13万立方米/日,名山区8万立方米/日。扩建现状雅安污水处理厂、新建大兴污水处理厂、新建草坝污水处理厂、扩建名山污水处理厂、新建永兴污水处理厂。

3、电力工程规划

预测规划期末中心城区总用电负荷为64~85万千瓦。保留现状雨城、大兴、好利来、水津关和周公河5座水电站。

4、通信工程规划

预测规划区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为25.0~32.0万线,移动电话总需求量约为40.0~50.0万部,宽带数据用户数为15.0~17.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总数约为16.0万户。

5、燃气工程规划

预测管道天然气日用气量约40万立方米/日,高峰小时用气约5万立方米/小时。瓶装液化石油气全年用气约1.5万吨/年。规划来自邛崃和本地莲花等气田的天然气通过长输管道将天然气送至雨城、名山配气站,再通过城市门站及高中压调压站进入市政中压管网。

6、环卫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日处理量约450吨,其中雨城区生活垃圾日处理量约315吨,名山区生活垃圾日处理量约135吨。规划建设雅安生活垃圾焚烧厂。

防洪:中心城区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青衣江、周公河等流经中心城区的河段采用50年一遇防洪标准;重点山洪沟一般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对洪灾损失大,危害严重的重点河段,可适当提高标准。

排涝:城市建设用地排涝标准按城市雨水二年一遇即时排干标准,郊区及农村排涝标准采取十年一遇二十四小时暴雨三天排干标准。

抗震:一般建设工程按地震烈度7度进行设防,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消防:规划设置13座消防站和1个消防培训基地。

人防:雅安市属国家三类人防重点城市。

指引

近期(灾后重建期):2013-2015年,以完成“4.20”灾后重建的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重点完善民生、交通、生态修复和综合防灾类项目;加快推进姚桥片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老城区的人口和功能疏解;加强名山和雨城两区的交通联系,支持雨城名山的一体化发展。

远期:2016-2020年,全面完成组团间快速交通的建立,初步形成支撑城市组团结构的交通格局;借助成康铁路通车和铁路站场建设,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功能,以产业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重点建设大兴、草坝和永兴片区。

远景:2020年以后,以促进产城融合为重点,全面完善城市的公共服务促进城市各组团的完善。

目标

序号

指标

现状值(2012)

目标值(2020)

参考依据

(2030年远景目标值)

生态安全

1

规模建设用地(10公顷及以上)处于人居环境“中等适宜区”以上的比例(%)


100


2

生命线工程完好率(%)

-

100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标准(≥90)

3

自然灾害事故率(政府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设施、机制和预案)(%)

-

100

100

4

水土流失率(%)

29.96

25


5

森林覆盖率(%)

62.5

70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标准(≥70)

6

生物多样性指数

-

-


7

自然生态河段比例(包括人工模拟自然生态河段)(%)

-

100


8

本地植物指数

-

>0.7

天津生态城目标值(>0.7)
生态经济

9

资源依赖型工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

75

50

 30

10

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

1.12

0.75

国外城市先进水平值(0.5)

11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50

90

生态城市示范评价综合报告(≥90)

12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1.11

95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标准(≥90)

13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60.83

100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标准(≥90)

14

再生水利用率(%)

-

10

生态城市示范评价综合报告(≥30)

15

清洁能源利用率(%)

17.3

≥20

天津生态城目标值(>15)

16

垃圾回收利用率(%)

-

≥60

天津生态城目标值(≥60)
生态宜居

17

环境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一级标准的天数

249

300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年≥300)

19

城镇水环境质量

Ⅲ类

优于等于Ⅲ类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标准:城市无劣Ⅴ类水体

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049

30000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标准(≥14000)

20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元)

7187

14000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标准(≥6000)

21

步行500米范围内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比例(%)

-

90

天津生态城标准(100)

22

步行500米范围内有公共开敞空间的居住区比例(%)

-

90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标准(100)

23

绿色出行所占比例(%)

-

85

天津生态城目标值(≥90)

24

公共交通分担率(%)

-

20

天津生态城目标值(≥25)

25

平均通勤时间(分钟)

-

30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标准(30)

26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7.78

45

深圳现状值(45)

27

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

-

80

天津生态城目标值(100)

注:(1)其中“-”代表暂无现状数据;(2)为了有效实现城市发展分目标,总体规划层面侧重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具体的指标有待专项研究或者规划确定;(3)第21-27项目指标适用于雅安城市中心城区范围。

附表3: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表    

城镇等级

城镇数量(个)

城镇名称

中心城市

1

中心城市(含雨城区四个街道及北郊镇、南郊乡、草坝镇、大兴镇、多营镇、对岩镇、名山县的蒙阳镇、城东乡、蒙顶山镇、永兴镇)

县城及新城

7

汉源县城(含萝卜岗、九襄镇、富泉镇)、荥经县城(严道、花滩)、石棉县城(新棉、回隆、安顺)、天全县城(城厢、始阳)、芦山县城、成雅新城(含百丈镇区)、宝兴县城(穆坪、灵关)

中心镇

21

中里镇、孔坪乡、八步乡、合江镇、车岭镇、红星镇、大川镇、龙门乡、飞仙关镇、紫石镇、荥河镇、龙苍沟镇、新添乡、栗子坪彝族乡、挖角彝族藏族乡、乌斯河镇、宜东镇、大树镇、硗碛藏族乡、陇东镇、新场乡

一般乡镇

68

蜂桶寨乡、五龙乡、太平镇、双石镇、清仁乡、宝盛乡、仁义乡、兴业乡、思经乡、乐英乡、新华乡、老场乡、美罗乡、迎政乡、永和乡、新民藏族彝族乡、先锋藏族乡、蟹螺藏族乡、擦罗彝族乡、富庄镇、清溪镇、皇木镇、大田乡、唐家镇、河西乡、前域乡、后域乡、富乡乡、梨园乡、三交乡、双溪乡、西溪乡、安乐乡、万里乡、马烈乡、河南乡、晒经乡、料林乡、小堡乡、片马乡、坭美乡、永利乡、顺河乡、青龙镇、附城乡、安靖乡、烈士乡、泗坪镇、烈太乡、新店镇、黑竹镇、马岭镇、万古镇、中峰乡、前进乡、双河乡、联江乡、茅河乡、廖场乡、红岩乡、上里镇、严桥镇、晏场镇、碧峰峡镇、观化乡、沙坪镇、凤鸣乡、望鱼乡

城镇级别

城镇规模

设置标准(万人)

城镇数量(个)

城镇名称与城镇人口

大中城市

50

1

中心城市(含雨城区四个街道及北郊镇、南郊乡、草坝镇、大兴镇、多营镇、对岩镇、名山县的蒙阳镇、城东乡、蒙顶山镇、永兴镇)(50)

小城市

5~10

4

汉源县城(含萝卜岗、九襄镇、富泉镇)(10.0)、荥经县城(严道、花滩)(6.0)、石棉县城(新棉、回隆、安顺)(5.8)、天全县城(城厢、始阳)(5.0)、

小城市(镇)

0.5~5

17

芦山县城(4.4)、成雅新城(含百丈镇区)(4.0)、宝兴县城(穆坪和灵关,2.8)、红星镇(1.0)、上里镇(0.5)、孔坪乡(0.5)、紫石镇(0.5)、荥河镇(0.8)、龙苍沟镇(0.5)、新添乡(0.5)、栗子坪彝族乡(0.5)、挖角彝族藏族乡(0.5)、乌斯河镇(0.5)、宜东镇(0.6)、大树镇(0.5)、龙门乡(0.5)、飞仙关镇(0.5)

小城镇

< 0.5

75

硗碛藏族乡、蜂桶寨乡、五龙乡、陇东镇、大川镇、太平镇、双石镇、清仁乡、宝盛乡、仁义乡、兴业乡、思经乡、乐英乡、新场乡、新华乡、老场乡、美罗乡、迎政乡、永和乡、新民藏族彝族乡、先锋藏族乡、蟹螺藏族乡、擦罗彝族乡、富庄镇、清溪镇、皇木镇、大田乡、唐家镇、河西乡、前域乡、后域乡、富乡乡、梨园乡、三交乡、双溪乡、西溪乡、安乐乡、万里乡、马烈乡、河南乡、晒经乡、料林乡、小堡乡、片马乡、坭美乡、永利乡、顺河乡、泗坪镇、青龙镇、附城乡、安靖乡、烈士乡、烈太乡、新店镇、黑竹镇、车岭镇、马岭镇、万古镇、中峰乡、前进乡、双河乡、联江乡、茅河乡、廖场乡、红岩乡、合江镇、中里镇、严桥镇、晏场镇、碧峰峡镇、八步乡、观化乡、沙坪镇、凤鸣乡、望鱼乡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占城乡用地比例(%)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H

建设用地

3050.8

6283.4

10.5

21.7

其中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2279.4

4868.6

7.9

16.8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698.2

1300.2

2.4

4.5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

73.2

114.6

0.3

0.4

E

非建设用地

26668.2

23435.6

89.5

78.3

其中

水域

1697.3

1900.3

5.9

6.6

农林用地

28021.7

20936.8

83.6

70.5

发展备用地

598.5

1.2


城乡用地

29719.0

29719.0

100.0

100.0

  注:(1)本次规划将城市边缘的部分适宜建设、但规划期内尚不明确功能的用地划定为“发展备用地”,以适应城市建设的弹性要求。(2)使用发展备用地,需在规划选址批准之前完成环境保护评估与审批。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人)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R

居住用地

693.40

1269.32

35.04

25.73

27.63

25.39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74.60

544.30

13.88

11.03

10.94

10.89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89.60

76.03

4.53

1.54

3.57

1.52

文化设施用地

8.70

32.15

0.44

0.65

0.35

0.64

教育科研用地

140.70

308.07

7.11

6.25

5.61

6.16

体育用地

9.20

22.63

0.46

0.46

0.37

0.45

医疗卫生用地

24.20

78.67

1.22

1.59

0.96

1.57

社会福利用地

1.00

12.06

0.05

0.24

0.04

0.24

文物古迹用地

1.20

4.47

0.06

0.09

0.05

0.09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114.00

326.53

5.76

6.62

4.54

6.53

M

工业用地

528.16

1039.6

26.69

21.08

21.04

20.79

W

物流仓储用地

12.38

166.51

0.63

3.38

0.49

3.33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234.50

603.69

11.85

12.24

9.34

12.07

其中:城市道路用地

224.20

566.49

11.33

11.48

8.93

11.33

U

公用设施用地

55.00

89.99

2.78

1.82

2.19

1.80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66.70

892.8

3.37

18.10

2.66

17.86

其中:公园绿地

41.40

706.96

2.09

14.33

1.65

14.14

H11

城市建设用地

1978.64

4932.74

100.00

100.00

78.83

98.65

  备注:2012年现状常住人口25.1万人,2020年规划常住人口50万人。

  附件2:

  主要规划图纸

  (1)市域综合发展分区图


  (2)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3)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5)市域工业及物流园区布局规划图


  (6)市域旅游规划图


  (7)规划区功能发展指引图


  (8)中心城区空间规划结构图


  (9)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10)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图


  (11)中心城区“四区”规划图


  (12)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13)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图


  (14)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15)中心城区景观规划图


  (16)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