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然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维护公共体育场所及健身器械的建议》(第05040098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体育场地设施建管成效显著。一是场地面积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市体育场地共计5312个,体育场地总面积首次突破400万平方米大关,达到401.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1平方米,较“十三五”末的1.88平方米增长49.5%,提前超额完成《雅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提出的“到2025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的目标任务。二是设施布局更加全面。着力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十四五”期间,落实各级体育场地建设项目资金7220万元,新建(含在建)国家标准体育公园3个、省级标准体育公园4个、县级体育场馆2个、社会足球场4片、乡镇健身中心45个、行政村多功能运动场项目47个,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已基本形成。三是管护机制不断健全。市住建局针对公园绿化管理建立巡查管理制度,印发《雅安市市政基础设施及园林绿化巡查制度》(雅住建发〔2025〕12号),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发改、自规和财政等6家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管理、维护和监管责任。定期组织开展公共体育设施维修和更新,对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的设施器材进行集中清理,并将室外健身设施完好率纳入县级体育重点工作督查。确保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安全、规范运行,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健身。四是服务效能持续优化。建立场馆信息化智慧化平台,推行场馆预约、活动报名等“一站式”线上服务,全市16个公共体育场馆年均开放服务超300万人次;依托场馆建立9个国民体质监测站点,每年免费为全市3万余名群众提供免费体质监测服务,2024年全市国民体质监测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90.67%,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加大体育场地供给。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市、县(区)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争取发改部门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我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优化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流程。协调住建部门落实关于城市社区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配建体育设施的政策,完善老旧小区体育配套设施建设。会商自规部门推行全民健身相关基础设施规划与土地政策,合理安排体育用地,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等。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对照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目标任务,精准包装、积极储备,按序时计划推进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前期准备工作。指导各县(区)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部门协同,重点包装储备国家标准体育公园和县级以上公共体育场馆项目,持续做好体育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报工作。三是建好体育场地。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市定民生实事实施,2025年,建成体育公园2个,县级游泳馆1个,乡镇健身中心或运动场地50个以上,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突破3平方米。
(二)加强体育设施维护。一是用好现有制度。严格落实《雅安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通知》和《雅安市市政基础设施及园林绿化巡查制度》,采取定期清理和日常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设施进行维护修缮,对不能进行修缮的组织更换、拆除新建。二是创新治理模式。履行属地管理原则,探索建立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安等共管共治模式;支持采取委托授权、特许经营、引入专业机构等方式和途径、创新公共体育场馆运维管理模式。
(三)用好体育健身设施。一是提高健身设施开放率。有效盘活现有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大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绩效考核力度,为更多群众提供优质的健身服务,同时带动场馆本身的功能释放。二是提升健身设施利用率。依托体育场地设施坚持开展“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百万群众迎新登高、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冰雪季”等赛事活动,加快形成“天天练、周周比、月月赛”的全民健身发展格局,进一步激发群众健身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