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
2021年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2.87亿元,同比增长8%,增幅位居全省各市(州)第12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120元、同比增长13.1%,增幅位居全省各市(州)第17位。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全省各市(州)排位中位次下降较大(2020年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3.1%,位居全省第1位;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7.8%,位居全省第8位)。
二、问题
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排位落后是因为当前生猪产能恢复中存在“进度快,增速低”的问题,1-6月,全市生猪存栏91.89万头,完成进度排名全省第1位;出栏61.05万头,完成进度排名全省第2位;但是,全市生猪出栏增速为22.58%,较全省平均水平31%的增长低8.4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去年我市生猪出栏增速基数高,提前恢复到常年水平,因而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增幅有所回落。
三、对策
(一)加快生猪产能恢复增速,力争达到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下半年继续落实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和生猪生产扶持政策措施,继续抓好生猪补栏,力争全年出栏生猪114万头、年末存栏81万头以上;坚持“抓大不放小”,指导中小养殖户规范生产,提高生猪出栏;发展“龙头企业+”模式,积极引导新希望、正邦、驰阳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与生猪养殖合作社、养殖基地和养殖场的生产合作,加快生猪产能的恢复性增长。
(二)促进当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当前重点抓好汉源花椒、梨、苹果、猕猴桃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指导县(区)抓好生产主体与流通企业产销对接,畅通销售渠道,严格执行“绿色通道”制度,保障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以创建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抓手,推动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提档升级,着力稳定“五雅”产业基地面积,加快补齐现代种业、农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3大支撑性短板。
(三)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农旅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积极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和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力争年内培育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以上,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以上,打造休闲农旅精品线路、农业主题公园和美丽休闲乡村等景区景点,培育农家乐、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雅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