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雅安芦山建设红色旅游文化爱国主义基地的建议》(第05040177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面向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掌握历史知识、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课堂。芦山县红色资源丰富,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意义重大,推进芦山红色旅游爱国主义基地建设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保护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助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直以来,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及相关部门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具体举措,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决策部署,着力推进芦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一、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政策机制保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具体举措,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市委宣传部出台《雅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办法》,按照属地申报、逐级推荐、分批命名的原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报命名工作。芦山县出台《芦山县红色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红色资源保护管理职责,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提出针对性举措。
(二)持续加强教育基地阵地建设。芦山县目前共认定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乐以琴故居)、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芦山县科技馆、芦山县档案馆、芦山县红军遗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芦山县“五馆一基地”“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根据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云数据平台统计,芦山县包含红色旅游资源48个,包括4·20地震纪念馆、红军三十军司令部旧址、芦山南界牌坊、芦山博物馆等,同时依托红色旅游资源,芦山县已打造2个红色旅游景区,分别为龙门古镇景区和飞仙关景区。
(三)持续加强教育基地功能发挥。芦山县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禀赋,以文旅融合赋能教育场景,构建“教育+体验+传播”立体化发展模式。针对学生、党员干部、游客等不同群体量身定制活动方案,年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研学实践等主题活动160余次,年惠及群众达2万余人,推动红色文化、地域历史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实现从单一教育功能向复合型文化服务的升级。
(四)强化红色资源保护。一是2024年以来共争取红色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00万元,利用专项资金实施了省级文保单位红四方面军旧址(红三十军军部旧址)项目布展。二是建成了红军长征石刻标语陈列展。以原芦山县东汉石刻馆陈列的从各地收回的红军石刻标语文物为基础,复制再现一定数量的红军石刻标语,同时将原四川省委、省苏维埃管辖范围内的石刻标语、书写标语、木刻标语等以文献照片形式加以陈展,作为以陈列红军长征标语为主要内容的红军纪念展厅,使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沿阵地。三是积极开展产权回收,在使用权属上做“明”。对省保单位红四方面军旧址进行产权回收,并对红四方面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旧址、红三十军军部旧址)开展环境整治、修缮和展陈工作,将其打造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开展党组织活动、中小学研学活动的场所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强化红色资源利用。一直以来,有关部门始终高度重视红色资源挖掘与红色文化传承工作,一是开展芦山县红色资源普查,掌握县域红军驻扎旧址、战斗遗址等资源数量及分布信息,对红军总司令部、红三十军军部旧址等重要红色遗址进行修缮加固、消防整治和环境提升;二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精心策划红色旅游线路,构建起多层次红色文化传承体系。推出包括芦山县在内的三条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串联“成都—名山百丈关—蒙顶山—雨城上里古镇—龙泉新村—荥经胡长保纪念馆—石棉安顺场—天全二郎山—红军村—芦山飞仙关—红军碑刻—古城村—宝兴灵关石城—熊猫古城—夹金山—阿坝小金”的“长征史诗”核心线路;(2)贯穿“汉源县—石棉县—泸定县—天全县—芦山县—荥经县—宝兴县—小金县”的极限挑战之旅旅游线路;(3)串联“名山区—雨城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的“重走长征路”精品旅游线路;三是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系统整合全市红色资源,规划推出“蒙顶山红军纪念馆—芦山飞仙关—天全红军村”红色奋进研学线路;四是推出芦山红色旅游路线:飞仙关桥—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军部旧址—红军长征石刻标语陈列展—石槽红军运粮道,通过打卡红色地标、瞻仰革命圣地、探访红色旧址、缅怀革命先烈等形式展现意义深远的红色文化。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将积极会同市委宣传部、芦山县政府结合您的建议,积极向上争取支持芦山创建红色旅游文化爱国主义基地,重点指导芦山县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对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指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展陈讲解、社会效益、内部管理、科学研究等内容,大力实施红四方面军旧址(三十军军部旧址)展陈提升项目并积极申报,力争建成芦山红色旅游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以此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组建跨领域的专业课程研发团队,锁定学子、亲子、团建研学目标群体,推出文庙礼仪文化、禾茂田园农耕文化、红军村红色文化、地质探秘文化、木雕非遗文化的主题研学和定制化研学课程,形成“一课一基地”深度研学产品。加强与省、市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互访、经验分享,共同开发新课程,提升教育基地的教学质量和吸引力,促进芦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档升级。督促指导芦山县按照一体部署,整体谋划思路,整合用好周边红色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红色现场教学基地。大力推荐芦山县授课教师、红色教学基地讲解员参加党校系统教学“大比武”活动、金牌讲解员比赛等,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课授课水平、红色微党课讲解能力。
(二)加强营销宣传推广。持续深化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重大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加强营销宣传,继续深挖芦山红色资源,通过各类多媒体手段加大宣传,加大对芦山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利用抖音、微信等平台,发布芦山红色文化短视频,对红色资源开展多元宣传,构建起多维度、全方位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让芦山红色资源更鲜活、立体地走进大众视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芦山县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中,为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筑牢根基,同时也为芦山红色旅游强化宣传推广,提升芦山红色旅游知名度。
(三)加强红色资源保护。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督促芦山县围绕未认定登记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进行全面排查,建立红色文物资源目录和数据库,并做好红色遗迹保护工作,增强全社会红色文物保护意识,将红色文化元素嵌入新农村建设、景区打造、旧城改造、新城发展等工作中,用好“革命老区”这张名片,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同时加强对红四方面军旧址(三十军军部旧址)的保护和利用,继续实施对芦山县革命文物类项目的储备、申报工作,不断加强对芦山革命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推进芦山县博物馆实施文物数字利用项目,深入挖掘革命文物时代价值,切实增强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四)加强项目资金争取。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与资金支持,积极申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以对芦山县红四方面军旧址(三十军军部旧址)等进行总体保护利用,同时依据省文物局等相关单位申报计划,指导芦山县向上争取有关项目资金。
(五)加强文旅融合发展。实施“红色文化+旅游”行动,依托芦山县4·20地震纪念馆、红军三十军司令部旧址、芦山南界牌坊、芦山博物馆等资源,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开发芦山红色旅游路线,引导各单位学习参与到红色研学活动中,并加深游客对芦山红色文化的认同,打造一批独具芦山红色文化特色的旅游经典景区和线路。同时,顺应智能化、融合化趋势,在后期的场馆打造中,融入声光电、人工智能、虚拟呈现等技术手段,打造更加沉浸化的红色旅游体验空间。
(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制约教育基地、红色景区功能发挥的断头路,贯通重要节点,强化机场、车站、景区、景点之间的衔接,形成内顺外畅、安全便捷的红色旅游交通环线。加强红色教育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厕所、咨询服务、教学场地、餐饮、宾馆酒店等设施,健全红色旅游、红色文化标准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