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交建集团:双村联动深耕帮扶 国企担当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5-09-15 14:36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作为雅安市属国有企业,雅安交建集团始终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严格遵循“派得出、留得住、干得好”工作导向,从人员选派、资源倾斜到保障支撑构建全链条工作体系。自派驻驻村工作队进驻名山区车岭镇石堰村、悔沟村以来,工作队在车岭镇党委、政府统筹领导下,协同村“两委” 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核心任务,以集团资源为坚实支撑、专业优势为重要依托,在两个帮扶村同步推进党建强基、产业提质、基建补短板、民生暖民心四大行动,用实干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为两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交建力量”。

党建领航筑堡垒,双村同步强根基。集团驻村工作队始终将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先手棋”,在石堰村、悔沟村同步推动党建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持续筑牢 “红色战斗堡垒”。(1)规范组织生活提效能。在两村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依托集团“党旗红·交建蓝”等党建品牌资源,累计组织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红色教育等活动20余场次,覆盖党员群众500余人次;其中,石堰村聚焦党员能力提升,开展专题培训11场次,悔沟村细化“三会一课”流程标准与考核机制,坚决杜绝“走过场”,两村党员理论素养与服务群众能力均实现显著提升。(2)激活党员作用显担当。石堰村创新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动员党员带头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30余场次,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余个;悔沟村通过高质量组织生活强化党员凝聚力,推动党员主动投身产业发展、民生项目攻坚一线,切实让党员身份“亮出来”、作用“显出来”,两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彰显。(3)培育后备力量强梯队。聚焦村党组织梯队建设与长远发展,两村工作队联合车岭镇党委、村“两委” 建立“一对一”帮带机制,通过实践锻炼、业务培训、跟班学习等方式,为石堰村吸纳2名25岁以下优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列为村级后备干部,为悔沟村发展2名年轻党员,切实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

精准监测防返贫,民生底线双村共守。集团驻村工作队始终把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底线任务,坚持 “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工作原则,在石堰村、悔沟村同步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工作,用 “交建温度”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1)全覆盖摸排建台账。石堰村采取“入户走访 + 电话随访 + 部门数据比对”三维排查方式,对全村95户243名脱贫户、2户4名监测户开展常态化排查,详细记录家庭收入、就业、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核心信息,建立 “一户一档” 动态管理台账;悔沟村开展“敲门行动”,对全村农户实现走访调研全覆盖,重点跟踪脱贫户生产生活变化,两村均实现监测无死角、无遗漏。(2)靶向帮扶解难题。石堰村针对排查发现的返贫致贫风险隐患,联合集团、村“两委”制定“一户一策” 帮扶方案,通过推荐就业岗位、扶持特色产业、落实低保兜底等措施,及时化解返贫风险,截至目前全村无一人返贫致贫;悔沟村联动集团派出单位与社会爱心人士,争取专项资金2万元,重点解决困难学生就学费用和高龄老人日常照料等问题,有效缓解困难家庭经济压力。(3)常态化回访暖民心。石堰村建立“每月回访、每月研判”工作机制,累计开展回访120余次,收集并解决群众诉求15条;悔沟村在重要节日节点,为74户脱贫户送上大米、清油等慰问物资,将党和政府的关怀精准送达群众心坎,两村均以务实举措赢得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良好口碑,党群干群关系持续密切。

基建补短板破瓶颈,双村畅通发展 “快车道”。依托集团在交通建设领域的专业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工作队聚焦两村“出行难、运输难”等突出问题,通过“争资源、建项目、优服务”三步工作法,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乡村发展打通“血脉通道”。(1)统筹资源定方案。集团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深入两村调研20余次,工作队主动对接市、区交通局、发改委等部门,结合村情实际梳理基建项目清单。同时发挥国企资源整合优势,统筹安排集团所属设计、施工子公司组建专业技术团队,为两村基建项目提供免费勘察设计、方案优化服务,确保项目科学可行、高效推进。(2)建桥通路惠民生。在车岭镇党委政府统筹协调与各方支持下,石堰村成功争取项目资金350万元,新建石堰大桥1座及连接道路1.2公里,彻底解决周边5个村民小组300余名群众“过桥绕远路”问题,让“便民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悔沟村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启动安子山生产道路建设,新建道路2.2公里,解决周边300余户、1000余名群众生产运输与日常出行难题。(3)修复设施保产业。针对石堰村刘山、钟湾片区上山道路因暴雨损毁,导致茶叶、果蔬运输受阻问题,集团快速筹措资金54.2万元,组织施工队伍对道路7个水毁点、8 处损毁路面进行全面修复,修复道路总长1.5公里,彻底解决农产品“下山难”问题;悔沟村争取专项资金1.96万元,修复极端天气损毁的大型户外广告牌,修复后成功对外出租,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实现闲置资源高效利用。

产业赋能强造血,双村实现 “增收共富”。驻村工作队围绕“强村富民”核心目标,结合两村资源禀赋,以“产业培育+ 渠道拓展”为抓手,推动村集体经济与农户收入“双提升”。(1)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石堰村邀请区农业农村局专家进村入户,开展茶园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4次,指导农户优化种植结构,改良茶园面积108亩,经测算,参与农户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悔沟村高质量完成182亩土地“退茶还田”整改工作,打造连片种植产业带,为后续发展粮食作物、特色经济作物预留空间。(2)特色养殖扩路径。石堰村筹措帮扶资金8.3万元,为15户脱贫户、监测户免费发放鸡苗588只,配套提供养殖技术指导6次,带动农户发展家禽养殖,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悔沟村为30余户有需求的脱贫户免费提供鸡鸭鹅苗,助力发展特色养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3)抱团发展强集体。创新“村企合作 + 抱团发展”模式,石堰村联合岱宗村、悔沟村组建村集体经济联盟,与集团食堂建立长期食材供应合作关系,截至目前累计供应蔬菜、肉类等食材,实现销售额 25万余元,村集体经济盈利3万余元;同时,集团所属各子公司协助两村销售茶叶200余斤,实现增收4万余元,切实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闭环。悔沟村还整合本村及周边村特色资源,签订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协议,成功与北附学校、车岭镇政府等单位达成农业订单合作,健全“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吸纳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并享受分红,户均增收3000余元,预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万元,两村均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此外,集团工作队还在两村同步推进民生服务升级,悔沟村依托区农业农村局资源,完成26户卫生厕所改造,争取专项资金60万元为11组48户农户建设标准化化粪池,从源头减少面源污染;悔沟村协调集团派员单位在村民集中居住区、篮球场、主干道新建32盏路灯,既保障村民夜间安全出行与学生上下学安全,满足夜间运动需求,也为突发应急事件处置提供便利,提升乡村治理保障能力;石堰村联合集团派员单位协调医疗、教育机构,组织健康义诊2次、免费体检1次、捐资助学1次,惠及群众200余人次,切实将民生福祉落到实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