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医疗保障局编制的《中国医疗保障年鉴2022》正式发布,我市《雅安市石棉县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入选,成为全省入选的7个典型案例之一。这也是继2021年我市“车载医保”服务模式工作被《中国医疗保障年鉴2021》入选为医保改革典型案例之后,我市连续第二年入选的改革经验。
为有效发挥医保杠杆作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雅安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以“结余留用”为核心、以“五个一”为标志的医共体医保管理改革,更在改革中创新设计“医共体内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医保服务包”,以“医保服务包”嵌入公卫服务包的方式,纵深推进石棉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医保管理改革。
实施“五个一”推进医保系统管理。一是一个总额付费调控。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按照“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不再将总控指标单独分解至每个医疗机构,而是统一分配至医共体,由医共体统筹使用,结余部分归医共体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二是一个服务协议统领。打破与定点医疗机构逐一签订服务协议模式,经办机构只与医共体签订服务协议,统一承担医保费用结算、医疗费用控制、医保基金监管、参保人权益维护等责任。三是一套信息平台支撑。由医共体建立县域一体化健康信息平台,统一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基础信息、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标准,平台网络覆盖县、乡、村三级。四是统一药品共享采购。围绕“带量采购、招采合一、质量优先、确保使用、保证回款”基本思路,实行医共体内药品集中采购,统一用药考核,规范用药管理。五是一套考核制度共管。制定“一个总额付费”管理考核办法,将医共体内就诊率、次均费用、可报费用占比、实际补偿比、单病种付费执行率、双向转诊率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建立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奖惩制度。
“医保服务包”融入家庭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通过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衔接,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培育慢病服务专家团队3支33人,形成“慢性病人群优先、3类医师+N个服务对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台。
通过推进县域医共体医保管理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基层群众就近看病就医,实现“医院服务更积极、签约医生更有为、医保基金更高效、群众看病更实惠”的“四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