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关键环节,通过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强化精准对接服务、优化要素保障支撑,推动企业数量与质量双提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方面,我市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遴选40家潜力企业入库,实施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的梯次培育格局。今年已成功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9户,培育率达73%,优质企业队伍持续壮大。
在强化精准对接服务方面,我市探索建立全市经信系统“企业之家”服务体系。市、县两级“企业之家”主动靠前,组织专项服务活动56场,围绕政策解读、融资对接、技术转化等核心需求,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累计解决企业难题79项。通过精准服务,全市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优化要素保障支撑方面,我市统筹政策、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指导9户企业争取省级“专精特新”激励资金370万元,为33户企业协调融资7.6亿元,帮助32户企业协调用工610余人,为重点培育企业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截至目前,我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75户,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攀升至83户,创历史新高。从产业分布看,54%的企业集中在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大数据产业相关信息化企业占比提升至6%,标志着我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实现整体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