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市人大五届第四次会议第05040145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发布时间:2025-07-24 15:28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钟雪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西南中医骨伤紧急救援和救治基地的建议》(第05040145号建议)收悉。基于发挥中医药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与公共卫生事件的独特作用,您提出“建设西南中医骨伤紧急救援和救治基地的建议”,既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的有力举措,又有利于提升雅安及西南地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还能喊响雅安中医特色品牌口号、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以办理建议为契机,对建设西南中医骨伤紧急救援和救治基地所涉及的有关政策法律、国省发展规划、前期项目资金支持情况、医院自身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认

真研究分析。作为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还收集了市医疗保障局、市应急管理局等协办部门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政策法律方面。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中医药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2017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发挥中医药积极作用的责任。2019年、2021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均提出,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二)国省规划方面。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在主要任务第二项“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第二点“提升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中,指出: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依托高水平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覆盖所有省份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依托基地组建中医疫病防治队伍,提升中医紧急医学救援能力。2021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在第四章提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第二节健全中医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中,明确提出:1.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2.按照区域布局,依托有条件的市级中医医院,建设区域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组建区域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分队;3.支持省骨科医院加快建设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三)省级部署方面。2021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布局建设5-8个省级区域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分队。2022年4月,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建设四川省区域重大疫情中医药防控和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通知》,确定了包含雅安市、绵阳市、攀枝花市在内的8个市级中医医院为建设单位。

(四)资金支持方面。2022年、2023年,每年下达中医药发展省级补助资金300万元,共计600万元,用于支持雅安市中医医院建设区域中医疫病防控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同时,市中医医院已于2023年建成区域中医疫病防控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综上所述,“十四五”期间,从国家、省级规划和资金支持情况来看,更偏向于依托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应急防治基地,支持市级中医医院建设区域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因而,“十五五”期间,要将“支持天全县中医医院建设西南中医骨伤紧急救援和救治基地”纳入国省规划有一定程度困难。

二、具体答复情况

(一)关于“加快搭建应急平台”的建议。一是做好项目包装谋划。在信息化平台和医疗卫生演训基地方面,市卫生健康委于2022年规划建设全市卫生应急综合管理平台,拟将整合情报、指挥、资源调配、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但省级在疫情后也在谋划类似平台建设,进行意见征集、专家设计和论证,待省级出台相关标准或者平台模型后,市卫生健康委进行整合建设,避免信息化系统“建成就落后”。目前正依托市紧急救援中心“120”系统进行情报分析和指挥调度,依托市疾控中心疾控平台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信息化管理和调度指挥。同时,谋划建设“雅安市暨川藏铁路紧急医学救援综合保障基地”,于2023年完成了可研编制,目前正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二是健全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市应急管理局依托四川省区域应急救援雅安基地实战化大数据指挥中心,接入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及雅安市公安局、交通局、水利局等20个重点市级部门、7家在雅企事业单位救援物资、救援队伍等各类数据2.67亿余条,天网、雪亮、水利、交通、森林防火在内的重点监控视频1万余路,形成数据资产353项,发布数据服务93项,建立常态化数据治理机制和会商研判调度机制,联合110、119、120、122接警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下一步将医院智慧化建设和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重要支撑内容之一,加大对医院智慧化建设和应急指挥体系的指导,逐步完善全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体系。三是健全卫生应急体系。建立平急结合的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和医疗物资轮换机制,参照《四川省省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指导目录》配置相关医疗物资装备,确保市级、县(区)级卫生应急队伍分别按2周、1周标准配备医疗物资。组建了由42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应急队伍,全面整合全市8个县区的应急队伍人员力量;初步建立了紧急医学救援专家组,拟于今年上半年组建紧急医学救援专家办公室,每年按计划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等工作。与四川省紧急医学救援外训基地(金堂)加强合作,培养灾难医学救援骨干。2022年以来,组织了天全县5名骨干参加该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二)关于“加强医院能力建设”的建议。一是强化资金支持。市卫生健康委历来支持壮大县域中医服务力量,累计争取资金750余万元支持天全县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具体来看,2020年,下达中医药发展省级补助资金300万元,支持天全县中医医院扶优扶强建设项目。2023年,下达资金300万元,支持天全县中医医院扶优补短建设项目;下达资金50万元,用于天全县中医医院骨伤科省级中医专科联盟及四川省中医专科(专病)培优项目。2024年,下达中医药中央补助资金100万元,支持天全县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医院建强皮肤科、急诊科,建设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二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不断加强优势专科、重点专科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强化专科特色,打造专科品牌。目前已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9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3个、市级中医重点学科2个。现有1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5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包含天全县中医医院跟骨骨折病)正在建设中,待省级评审。经对接,省中医药管理局也在等待国家统一安排,全国中医重点专科评审进度呈现停滞状态。三是支持等级评审创建。按照《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23年度中医医院周期性评审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天全县中医医院2023年评审周期已满需评审。2024年7月,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天全县卫生健康局,加强对天全县中医医院的工作指导,对标对表,查漏补缺,切实做好医院周期性评审工作,并上报了开展周期性评审请示。2025年3月26日,省中医药管理局公示了2024年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结果,天全县中医医院通过了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省级评审。

(三)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合作”的建议。一是深化川藏医疗卫生合作。2023年3月,副市长于冀川带队,市卫健委、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雨城区、天全县卫健局一行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昌都市对接卫生健康战略合作事宜、开展调研并分别与昌都市、林芝市卫生健康委签订卫生健康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近年来,天全县中医医院先后与甘孜州康定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泸定县人民医院、理塘县人民医院、理塘县藏医院、九龙县民族医院等医疗机构结成医联体和骨科联盟,定期派出业务骨干到医联体单位给予技术指导等对口支援,开展巡回医疗、重点专科建设指导,让民族同胞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二是持续做强中医名院品牌。市卫生健康委以建设川西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契机,深化中医药领域的改革创新,建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市域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雅安中医名院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天全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完成省级评审,天全县中医医院2023年绩效考核成绩为B+等次,同比提升一个等次。充分发挥中医骨伤科品牌优势,天全县中医医院陈氏骨科与雅安市中医医院杨氏骨科,吸引了甘孜、阿坝及西藏昌都等地区大量藏族患者前来求医。其中,天全县中医医院中医骨伤科平均每个医生年均看诊超过1万人次,外地病人占住院病人70%,少数民族同胞占30%以上。三是支持院内制剂研发和生产。市卫生健康委积极加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科研和临床研究合作,在中医药科研及科研成果方面发力,推进院内制剂研发和生产。2022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雅安分院在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授牌成立,搭建了“校企”“校地”中医药研发平台。雅安市中医医院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共建医院制剂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议书”,联合申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科研课题5项、雅安市科技局省级转移支付项目1项目,成功取得制剂备案号4种。2024年实现医院中药制剂年产值约450万元。支持天全县中医医院发展院内制剂并于2020年完成中药传统制剂备案,通过优化人员配置、整合医院资源、加强质量管理,实现了配制生产量成倍增长。2024年医院制剂室生产量达660万剂,年产值2509万元,同比增长39.4%。

(四)关于“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的建议。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指导天全县卫生健康局、天全县中医医院包装储备“十五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项目,完善项目建设内容。目前已将“西南中医骨伤救援与救治基地建设项目”作为省“十五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项目上报,向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争取支持,力争纳入省级规划。同时,积极推荐天全县中医医院申报四川省2025年区域中医康复次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改建、扩建等形式,提升县级区域中医康复能力。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卫生健康委强化资金支持,促进医院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充实紧急救援队伍,提升整体中医应急处置能力。2024年,完成了25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完成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人人员以及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市中医医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建成四川省首批西医医师学习中医知识培训基地,市卫生健康委于今年3月督促指导医院制定《2025年西医医师学习中医知识培训班实施方案》,待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复后将组织培训,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同时,市卫生健康委拟于今年5月中下旬组织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规范化水平,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强化医保政策支持。1.DRG付费实现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市医疗保障局先后印发《雅安市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发展若干政策》(雅医保办〔2021〕81号 )《雅安市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雅医保发〔2022〕11号)《关于明确基本医疗保险“乙类药品”自付有关问题的通知》(雅医保办〔2023〕26号)等系列政策,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类诊疗项目、院内制剂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促进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同时将符合条件开展住院服务的中医医疗机构全部纳入DRG支付范围。2.DRG付费分组中增设中医特色病组。在雅安版DRG分组中创新性地纳入了中医同病、同质、同价的理念,以雅安地区特色的“中医骨科手法复位”为切入点,在国家版分组基础上新增加5组中医骨科手法复位病组。3.DRG付费支持提高中医药“中治率”。新修订印发《雅安市医疗保障CHS-DRG付费2024版实施细则》(雅医保发〔2024〕3号)明确: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的中医治疗病例,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院内制剂等中医药治疗费用占住院总费用大于等于60%的正常入组病例,在原付费点数的基础上调高10%。通过聚焦DRG创新改革目标任务,找准小切口、实现大突破,在DRG付费改革中支持中医医疗机构提高“中治率”,有效促进中医药服务临床应用,体现中医药重大价值,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使用需求,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发挥DRG付费政策优势,我市DRG付费也积极落实“总额付费、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政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天全县始终是我市院前急救和骨伤急救的重点县区,但目前天全县的院前急救任务和创伤急救任务亟待加强。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天全县卫生健康局,指导医院强化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提升抢救室、监护型救护车的标准化水平,加强人员的急诊急救规范化培训,尽早纳入到我市“120”网络医院中,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支持医院等级创建。以天全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契机,市卫生健康委将积极争取省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争取更多国省中医药专项资金项目(如智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等)下达天全县,补齐医院短板,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

(三)推动区域协同合作。市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支持天全县中医医院继续加强与甘孜、西藏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发掘中医、藏医文化内涵,努力争取在医疗技术和药品研发上达成合作。积极主动对接省中医药管理局,争取协调四川省骨科医院与天全县中医医院深化骨伤联盟作用,推动两个医院强强联手,合作办医,促进省级优质资源下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感谢钟雪琴代表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希望继续理解、关心和支持卫生健康工作,以上函复如有不尽之处,请函告或电告。

雅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5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