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积极探索基层应急避险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一是科学化建设。县应急管理局联合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及第三方技术团队,在对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避险安置初设点位的房屋性质、安全情况、地灾影响情况、山洪灾害影响情况等进行现场核查后,将符合标准的41个点位划定为建设应急避险安置点范围。今年以来,共投入维修资金560余万元对避险安置点进行防护栏加装、门窗维修、墙面修补、水电改造、改厨改厕等,确保应急避险安置点实用安全可靠。
二是规范化管理。科学制定值班值守、食品卫生、消防安全、宿舍管理、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管理等规章制度10余项,制作张贴警示标识标牌50余套;设置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配备各类书籍2000余册,购置移动电影播放设备、围棋、象棋、羽毛球拍等文体用品,满足群众文体需求。实现应急避险安置点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人性化服务。
三是常态化保障。完善应急物资保障,将应急避险安置点的应急物资采购计划纳入县基层备灾能力建设项目。结合乡镇(街道)、村(社区)常住人口、救灾能力、现有物资储备情况,投入资金460余万元用于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避险安置点的应急物资配置。认真做好应急物资管理,建立出入库台账,定期检查清点,达到“五无”(无霉烂变质、无损坏和丢失、无隐患、无杂物积尘、无老鼠)、“六防”(防潮、防水、防压、防腐、防火、防盗)标准,确保应急物资安全。
四是实战化演练。依据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和相关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紧急避险训练演练,在不断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的同时,逐步引导群众养成避险习惯,确保在紧急避险时快速、有序、安全。今年入汛以来,全县共提前转移安置群众 30516户91849人(次),有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