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花开棉城石榴红 团结奋进新时代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3-09-04 15:03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石棉县先行先试,于2014年在全省率先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近年来,石棉县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全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安排,持续对新标、固根基、扬优势,为我市创建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不遗余力地贡献石棉力量。

多样活动促进交融交流

8月22日,共青团石棉县委牵头组织开展2023年“棉城有约·团聚青春”暨“我们的节日·七夕”各族青年联谊活动,为全县各行业各民族的青年才俊50余人,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激励各族青年积极献身石棉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石棉县将持续加强“棉城有约”青年交友平台建设,持续发挥平台联系各民族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石棉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石棉更有为”聚力聚才。

这只是石棉县推进各民族青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

据统计,今年以来,石棉县开展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社会实践交流、志愿服务交流、“手拉手、结对子”帮扶交流以及冬令营、夏令营等红色研学活动,参与青少年6万余人次。

此外,石棉县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丰富创建活动载体,以实际行动有力推进全县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学生的心田。

“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专栏、发放民族团结宣传资料、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等方式,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石棉县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将民族文化和阳光大课间活动相结合,有6所学校将藏彝舞蹈融入学校社团活动、课间操;通过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应知应会知识竞赛、朗诵竞赛、“民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校园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民族文化交流平台。

同时,在11所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定期宣传民族政策知识、民族团结进步特色亮点、班级建设文化。21所中小学校组建第二课堂特色社团30余个,每周定期开展火绘、染纸、版画、押加、彝语、锅庄、民歌、尔苏文化等课后服务。

红色文化拓宽团结之路

石棉县素有“民族走廊”之称,拥有多种民俗风情、厚重的红色文化。目前,以“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系列遗址为源头的红色遗址有68处。

结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石棉县将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度融合,在走好新长征路上,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红色文化+民族团结”的文化答卷。

以传承保护为出发点,建好“红色+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川矿记忆陈列馆等充分展示着各民族同胞在大渡河畔团结友爱、不畏艰险、奋勇拼搏的故事。

在石棉县民俗文化体验馆及体验园中,全县红色旅游线路被纳入其中。2023年以来,来棉参与红色文化旅游达782.32万人次,全面推进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

以教育题材为发力点,讲好“红色+民族团结”奋进故事。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创作《勇士精神代代传》《魂系大渡河》等统战文艺精品,组织编写《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中央红军长征石棉丛书》等革命传统教育书籍,并免费在全县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发放达2万余册。

开发《弘扬红军强渡大渡河勇士精神,不忘初心再长征》等统战文化讲座和《悲喜石棉场,关键在群众》等“微党课”;精品化打造《石魂》《环山鸡节歌》等民族特色大型音乐歌舞剧3个,出版发行《松林地土司志略》等民族书籍8本。

以革命精神为提升点,创新“红色+民族团结”工作路径。石棉县组建以来自多个民族的退役军人为主体的大渡河勇士突击队320余人、大渡河勇士教导队10人、大渡河勇士校外辅导队10人,开展志愿服务122场次、军事训练42场次、国防教育12场次,提升队员及队伍的整体救援能力和水平,传承和发扬勇士精神。

在“9·5”泸定地震中,大渡河勇士突击队开展抢险救援的事迹被中央、省、市相关媒体报道,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护航民族团结进步。

文体旅游编织幸福之路

8月12日晚,“清凉益夏·石棉好玩”2023首届石棉烧烤啤酒节在世纪广场开幕。本次活动是石棉县创新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活动从8月12日持续到8月20日,各民族群众在丰富的活动中,切身感受石棉的人文气息和民风民俗,深刻感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相互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8月10日,在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举行的2023年火把节暨第一届民族团结进步杯运动会中,各族群众共聚一堂,不仅分享了发展的喜悦,还共话灾后恢复重建带来的幸福“温度”。

……

近年来,石棉县依托石棉烧烤文化、温泉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提升石棉烧烤品牌影响力,强化“天下第一烧”美誉,提高各族群众对石棉文化旅游的知晓度,进一步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文化,为凝聚各民族精神力量、推动民族团结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供典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族群众在共享共乐中构建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棉县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以非遗项目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项目展示,深挖民族元素,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推动文艺创新。

与四川音乐学院合作,对尔苏藏族民歌进行挖掘整理记录,《尔苏藏族声乐曲目选》一书记录民歌39首;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节日为契机,通过“展示+展览+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展现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为做好非遗传承,由蟹螺藏族乡组织实施,每周四在县文化馆开设非遗文化传承培训班,传承学习木雅尔苏民歌。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