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科技创新,着力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雅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根据《雅安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工作要点》安排,启动2021年度雅安市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现将相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申报项目需符合以下申报要求和相关指南要求,申报书及所有附件材料均需在雅安市智慧人才云平台(网址:http://yarc.gov.cn/Rencai/)系统上传。
(一)项目负责人要求
每个项目负责人2021年度前补助项目限报一项,后补助项目项数限制见指南具体要求。雅安市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不受雅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重复申报限制,项目负责人在承担雅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同时,可承担雅安市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
(二)其他要求
1.同一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多渠道、跨计划重复申报。
2.项目执行期从2021年7月起,执行年限具体见指南要求。
3.申报项目应严格按申报通知要求,提供满足指南相关限制条件的附件材料并在线上传。
二、专项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和后补助支持方式,具体支持方式见申报指南。
三、申报流程
2021年度雅安市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实行网上申报(各申报书模板可在雅安市智慧人才云平台下载)。
项目负责人填报。项目负责人登录雅安市智慧人才云平台(网址:http://yarc.gov.cn/Rencai/)系统,进入“小雅管家”申报平台,根据相关指南提出的具体申报方向,按照提示在线填报项目申报书和上传附件,在线上传的申报书可不盖章。
四、申报时限
网络受理时间:2021年7月10日起至2021年8月29日18:00时止,逾期不予受理。
五、申报咨询
1.申报资格及纸质材料受理
雅安市人才办 李睿靓 0835-2852155
2.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科技创业人才(团队)项目,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重点和培育项目,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工作经费支持,软科学项目
雅安市科技局资源配置科 周敏 0835-2223138
3.科学小发明、小创造项目
雅安市市场监管局 知识产权科 曾跃勇 0835-2633523
4.咨询时间:工作日8:30-12:00,14:30-18:00
六、纸质材料报送
请各项目负责人完成网络填报流程后,在项目网络申报截至5个工作日内,将经推荐单位(工作所在单位或就读学校)盖章的申报书及相关附件纸质材料(前补助项目一式五份、后补助项目一式一份)报雅安市人才办办公室,地址:雅安市行政中心5A608办公室,未报送或逾期报送纸质材料皆视为放弃申报资格。
附件:2021年雅安市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申报指南
中共雅安市委组织部 雅安市科学技术局
雅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7月2日
附件
2021年雅安市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申报指南
为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人才专业特长优势,助推我市产业发展,根据《雅安市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支持实施细则(试行)》,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2021年雅安市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对象
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具备科研实验开发或科技服务能力的单位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委员会认定的高层次人才。
二、资金支持方式
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科技创业人才(团队)、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软科学项目按照科技项目评审立项管理办法实施,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项目立项时下达60%的项目经费、验收通过再下达剩余40%项目经费。科学小发明小创造项目、工作经费支持项目实行部门联合审核,采取后补助支持方式。
三、支持类型和经费
(一)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
科技创新人才是指在省、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立的重点方向取得较高水平创新性成果的科技人才,并符合下列条件:
1.坚持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品行端正,学风正派。
2.申报项目具有较强创新性或产业转化前景。
3.197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或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独立完成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性构思。
4.取得创新性成果,在所在行业或领域业绩突出,具有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具有主持承担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曾主持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1项以上。
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支持项目不超过5个。
(二)科技创业人才(团队)项目
科技创业人才是运用自主知识产权创办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人才,或具有卓越经营管理才能的科技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以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科技自主创业人才为主,所申报的创业项目应符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并处于领先地位,并符合下列条件:
1.申报人为企业主要创办人,创办、领办或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创办科技型企业,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并推动其产业化,拥有30%以上企业股份(以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为准)。
2.197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或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带项目、资金、技术来(在)雅的创业人才。
3.创办的企业在2010年1月1日及以后注册,并在雅安市内办理工商注册并依法纳税,依法经营。
4.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产品技术先进或服务模式创新,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
5.高校、科研院所服务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或科技人员兼职或离岗创办领办企业,给予优先支持。
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每年支持项目总数不超过5个。
(三)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项目
1.科研重点项目。重点支持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具有技术先进性、可望进入市场转化或具有一定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好以及产品已进入实际应用或产业化的科研项目。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万元,每年支持项目总数不超过5个。
2.科研培育项目。重点支持在雅实施,处于萌芽期、有一定应用前景的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培育项目或产品进入初期应用的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人主要包括在雅高校在读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生或毕业5年以内全职在雅工作的高层次人才。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10万元,每年支持项目总数不超过5个。
3.科学小发明、小创造项目
支持具有一定新创意、新想法的小发明、小创造项目,高层次人才作为发明人并取得国家专利证书(外观设计除外),发明专利授权每项奖励1万元,实用新型每项奖励3000元。每人每年申报各不超过两项。
小发明、小创造项目发明人不止一位高层次人才的,需由拥有专利授权的高层次人才共同申报。
(四)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工作经费支持
重点支持由高层次人才(团队)任主要研发人员的,申报2020年度国家、省级立项并正式批复下达的在雅实施科研项目,项目主要研发人员60%应由高层次人才担任。
每项给予不超过下达项目经费总额的10%,最高不超过2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且为一次性补助。
(五)软科学项目
重点支持由高层次人才或团队开展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十四五”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在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改革、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医疗康养、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公共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治理能力研究(含党的建设、社会治理、风险防控研究)等领域,开展专题研究,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建议。
软科学项目申请人应熟悉省情、市情,具有与申请项目相应的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工作实践经验,具备较高研究水平与组织协调能力。申请人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或硕士(含)以上学历,如为团队,高层次人才应占50%以上。
软科学项目每项支持经费不超过3万元,每人限报一项,每年支持项目总数不超过20个。
四、实施周期
科技创新人才、创业人才、苗子工程项目实施周期为1-3年,软科学项目实施周期为1年,项目执行期从项目立项之日起计算。
五、重点支持领域
主要围绕我市“1+4”现代工业、“5+3”现代农业、“4+6”现代服务业体系,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培养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的科技人才。
六、有关要求
(一)单项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业人才、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项目、科研项目工作经费支持项目,须完成以下绩效目标,且申报人在项目管理期内须每年全职在雅工作6个月以上。
1.科技创新人才。研发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置1项(或获得1项发明专利授权、或获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或制定1项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技术标准)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
2.科技创业人才。开展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管理期内实现营业收入达2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利润达30万人民币以上;研发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置1项(或获得1项发明专利授权、或获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或制定1项省级以上技术标准)。
3.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开展专题研究,完成高质量研究报告1份。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苗子工程项目负责人如在项目管理期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计划和称号者,或项目管理期内获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以上奖励或雅安市科学成果转化奖杰出奖),该项目绩效考核认定为优秀,不受上述目标绩效条件限制。
(二)雅安市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在雅安市智慧人才云平台申报注册并在线填写项目申报书,经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形式审查后,转有关部门办理。其中,工作经费支持项目由市科技局配合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审核后拨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苗子工程项目和软科学项目由申报主体报送市科学技术局组织专家评审后报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审批立项,科学小发明、小创造项目由市场监管局配合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审核拨付。
(三)已获得相关人才项目支持的,所取得的专利成果不得再申报下一年度科学小发明、小创造项目。一经发现,取消三年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申报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