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理举措“实”。“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81.89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市共争取中央、省级水土保持项目11个,总投资8612万元,完成11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面积146平方公里。重点实施了雨城区、天全县、芦山县、石棉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及汉源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名山区月亮湖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通过治理,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优化耕作方式,促进梯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提高粮食单产,为稳粮增收、发展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2)监管力度“严”。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对水利部、省水利厅下发的1049个卫片图斑进行现场复核,对发现的138个不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不依法履行水土流失治理义务、未批先建、未批先弃等违规行为,通过约谈生产建设单位负责人、下达整改通知书等举措,全力督促生产建设单位依法履行水土保持主体责任,形成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态势。2018年以来,累计查处水土流失违法事件53件,罚款151.65万元。
(3)宣传阵地“强”。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分别在雨城区新民街、高颐阙文博公园等场所开展水土保持科普宣传活动,采取拉横幅、接受群众咨询、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倡导水土保持理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两群一号等,进一步扩大宣传效应,促进“保水保土保肥、农民增收增产”成为社会共识。截至目前,当年度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场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水法律法规资料2000余册、环保宣传袋3000余个、水土保持知识宣传单20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