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关于农业农村局信访工作的思考

来源:市信访局 发布时间:2020-12-31 14:01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各项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村因各种利益关系交织而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并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通过信访渠道显现出来,及时把握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现状及类型

从调研来看,通化市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信访件所占比重较大。

主要类型:

1、土地所有权权属不明引起的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纠纷;

2、地域界注不明确引起的户与户、组与组、村与村之间的纠纷;

3、个人与集体因土地占用赔偿引起纠纷,即使当事人不多,但是涉及多人利益的改变,如村民利益分配变化等。

二、农业农村信访工作的成因

上访事件的形成,有很多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在现有体制下,来自于乡村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和具体工作中的不作为,或者不会作为,甚至乱作为,是重要原因。

1、乡村干部对信访工作思想认识有偏差。对信访工作认识重视不够,解决事情打“擦边球”。因此对出现的问题反应不敏感,处理起来拖拖拉拉,结果小事拖大,大事拖难,群众不信任,使问题扩大化、复杂化。

2、政策掌握不全面和法律意识淡薄。对一些农村政策没有更好更精地掌握,解决起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时束手无策,工作被动,造成矛盾上交群众上访。

3、乡镇干部和部门职责不清。乡镇是国家最基层的政府机关,是化解农村基层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乡镇应主动承担起农村信访工作的重担责无旁贷。事实上,乡镇主要领导与包片领导、包片领导与分管领导、包村干部与村干部之间,以及乡镇党委、政府与县里职能局或下派的直属机构之间,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现象,容易出现“好事抢着管,难事绕着转”,消极应付,不及时处置,最后导致问题留滞、矛盾激化。

三、解决农业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

农村基层信访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发展必须抓稳定,抓稳定必须抓信访。基层党委、政府一定要切实把信访工作放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认识,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去落实,真正把信访工作牢记心中,紧抓手上,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用科学发展观去引领信访工作实践。

1、信访认识再提高。信访是民怨的释放通道、民情的反馈渠道、民音的传声筒。通过信访向党委、政府反映问题,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乡村干部要怀着爱心和追求真理的心去接待信访者。广大乡村干部一定要从思想上对乡镇信访工作来重新定位、认识,要凭着“抓紧、抓好、抓了、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的精神和劲头,扑下身子脚踏实际,全力以赴解决农村信访问题。

2、政策法律再学习。处理信访问题一定要讲政策、讲法律。乡村干部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知法律、懂政策、讲方法、求实效,特别是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土地管理、土地承包、计划生育、合作医疗、退耕还林等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一定要学深、学精、吃透,这样处理起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

3、责任追究再严格。农村基层信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一把手负总责,齐抓共管,人人出力,这样才能明确各自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建立好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很重要也很必要。要建立接待台账,将信访事由,具体反映的问题、处置的方法、接待人员等台账要素都要一一登记在案。只有这样,才能人人肩上有重任,个个工作有压力,扎实推进信访工作,确保农村社会稳定。(通化市农业农村局 宫兆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