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五年脱贫攻坚最深的滋味

来源:市信访局 发布时间:2020-12-23 14:08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消除贫困摆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集中脱贫攻坚。按照市里安排,从2015年9月开始雅安市信访局联系帮扶芦山县太平镇春光村(今年6月已并入胜利村)脱贫攻坚工作。春光村作为四川省省级贫困村,有贫困户80余户,残疾人口50人,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通过5年相关部门、领导和县、镇、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今年9月,春光村顺利接受脱贫验收,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回望5年来春光村的发展变化,回味5年中的滋味,令人难以忘怀,也无限感慨。

一、 难语的酸

刚到联系村的一幕幕,让我们的心情比较“酸”。

看到村民居住的环境差而心酸。第一次到联系户苟大爷家,走在黑漆漆的林子里,高一脚低一脚,个子高的同志既要注意头顶的蜘蛛网,又要注意避开脚下戳人的树桩。穿过林子到了苟大爷家院坝,院坝泥泞不堪,大家都小心翼翼下脚,生怕一不留神就要滑倒。在另一户杨大爷家,厕所猪圈的门用彩条布修补,房子的梁柱歪歪斜斜,一幅随时要倒的样子。走进他家,透过窗外射进来满是浮尘的光线,终于看清屋里一床、一沙发、一柜、一电视的简单陈设。见到如此居住环境,同行的同志无不心酸。

看到贫困家庭孩子上学困难而心酸。苟大爷大孙女本来在乐山一个中专学校读书,因家庭负担重——母亲智力障碍,两个双胞胎弟弟读初中,7岁的妹妹学习虽好,但因烧伤,在家治疗,全家正常的劳动力只有父亲和70多岁的爷爷。大孙女只好辍学到城里一家面馆打工补贴家用。本来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但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搁浅。学习好的小孙女,因烧伤也在家养病,无法上学。大孙女不能读书的无奈神情,小孙女渴求读书的眼神,同志们看在眼里,酸在心里。

看到贫困群众家庭因病、因残生产困难而心酸。联系户袁大爷家只有两个老的,女儿女婿虽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已分开单过,女儿智障,连饭都不能做来吃,就靠女婿一人里外操劳。女儿女婿帮不上忙,袁大爷年纪已近80岁,且有心脏病,老伴虽年纪也近80岁,但为了家庭生活,每天山上山下不知疲倦地劳作。看着这么一大把年纪的人还如此辛劳,同行的同志们眼中涩涩,心中酸酸。

二、难言的苦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的跋中阐明:摆脱贫困,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在联系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要是干部群众的思路贫困和意识贫困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苦闷。刚到联系村的时候,广大干部群众对怎样脱贫,迷茫而苦闷。联系户高大哥一家六口,两个老人70多岁,两个小孩正读小学,孩子的母亲智障,他本人虽有劳动能力,但也身体残疾,发展啥项目才能让一家老小过上富裕的生活,他没有主意。看到群众为发展产业面临的思路困境,我们与他们一样苦闷着。

为群众好不容易找到发展产业却蒙受损失而苦痛、难受。不是贫困户的小高兄弟一家发展产业干劲足、决心大,承包了上百亩山地,种上了藤椒,期望带动全村发展藤椒。2017年春栽下藤椒,夏天藤椒长势喜人,大家无不为之高兴。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初的大雪,冻死不少藤椒。此情此景,大家既为之心痛,又为之担心,怕他家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受到影响。

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而苦闷。村上经过多方论证,与其它村合办起了茶叶加工厂,希望通过茶叶加工厂的建设促进村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厂房修建标准高,建设得宽敞大气,也招来了承包商。但一年过去,加工厂迟迟不生产茶叶,群众的茶叶不好卖,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寄予希望的茶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家为之苦闷,这么好的茶厂啥时候才发挥作用啊。

三、难忘的甜

经过市、县、镇、村各级干部的努力和贫困群众的苦干、实干之下,2018年,春光村实现整村退出贫困的脱贫攻坚任务,家家实现了“两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都有保障。村集体经济也上了6万元。为此,大家都为脱贫群众和村里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心中泛起丝丝甜味。

为家家户户环境改善而感到由衷的高兴。通户路硬化到每家每户,通过“三改”:改厕、改厨、改圈等工作,每个贫困户家的环境都有了大变样。现在到苟大爷家去不用再穿过黑漆漆的树林子,小车能一直开到他家门前的院坝。院坝早已硬化,不再泥泞,更不用担心滑倒。杨大爷家的房子进行了危房改造。堂屋宽敞大气,毛泽东主席、习近平主席的图像挂在堂屋正前方,电视、冰柜、沙发、茶几,摆放整齐。厨房厕所进行了改造,并专门修了一间卫生间,里面洗衣机、沐浴器、便池设施齐全,干净卫生。脱贫攻坚不仅让村时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富起来,而且让整个乡村美起来。现在村里每一个村民小组都有一套健身器材。晚饭后,三三两两的村民聚集活动场所,像城里人一样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农村群众过上了有品质、有质量的生活。

为群众脱贫致富而高兴。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全局参与帮扶的同志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去,通过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最低生活保障等具体、实在、精准措施的实施,所联系的贫困群众都如期实现了脱贫。大家支招出力、给物出钱。联系高大哥的李副局长针对他家的具体情况,提出养母猪、卖仔猪发展养殖业,高大哥刚开始对此充满疑问,一是到底养母猪、卖仔猪能不能挣到钱,二是他家没有养母猪的经验,能不能成功,心里没底。在李副局长的鼓励下,他家买来母猪进行喂养,第一窝仔猪下来,只有两个,效益不好,他们重新买了一头母猪饲养。逐渐地他家有了饲养母猪、照顾仔猪的经验。饲养母猪的效益随着仔猪行情见涨越来越好,高大哥的钱包越来越鼓。苟大爷的大孙女经过众人帮助,继续中断了的学业,毕业后在乐山成家立业。大孙女切实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的作用,专门在家里设立了奖学金,鼓励弟弟妹妹好好学习。现在两个双胞胎弟弟一个高职毕业后在成都打工,另一个正在实习机械维修。小妹妹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尖子,奖状贴满了家中的墙壁。苟大爷的女婿每年养上几百只鸡,收益不错。看到每户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从心底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为村产业有了希望而高兴。小高兄弟没有被一场冰雪给吓住,2018年开春后,将冻死的藤椒砍掉,改种上了黄柏苗。现在承包的山地里,黄柏和藤椒长得生机勃勃。全局同志一直挂念的村茶叶加工厂也传来好消息,本市名山区的一个茶老板承包了加工厂,并免费为村里的茶农培训种茶技术。看着茶园里欢快劳作的茶农,村茶产业发展还用大家担心吗?

现在,脱贫群众一扫往日的愁容,气色越来越好。杨大爷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袁大爷俩老口每月领低保,生活有了保障,袁大爷的面色越来越红润。就连高大哥两个孩子的母亲,虽有些智障,每次见到我们,都要热情地为我们递上茶水,还不忘与我们摆上一阵龙门阵。5年来,联系帮扶的事历历在目,让我们百感交集。一是有幸参与了脱贫攻坚这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在其中贡献了自己微薄的力量。二是有缘与联系村的干部群众相识、相交。他们淳朴、厚道,待人真诚。每次到联系户家中去,都像是在走亲戚一样,没有一丝的生疏和违和,相互之间亲切自然。三是有感于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决策好。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员,深切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所进行的脱贫攻坚工作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见,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更是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兑现了向全党、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