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名山区司法局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以“组织建立全域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纠纷化解规范化”为抓手,有效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促进调解组织作用发挥。
一、组织建立全域化,确保“覆盖全”
坚持“应建尽建”,建立一批切合实际、各具特色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目前,全区已在茶产业、交通、消费、劳动、医患、诉前等领域建立了18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逐步形成“纠纷内部自行解决,矛盾行业自行处理”的“自助”纠纷化解模式。同时,借助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整合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资源,创新发展律师调解工作。
二、队伍建设专业化,确保“业务精”
按照“三懂一会”(懂法律、懂政策、懂专业、会做群众工作)标准,吸收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较高政策水平、热心调解事业的离退休干部、大学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等充实调解队伍,形成一支适应社会需要,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调解队伍。组织开展全区调解业务培训、技能竞赛,通过集中授课、研讨交流、“老带新”、案例评析等形式,以实战锻造高水平。
三、纠纷化解规范化,确保“成效佳”
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明确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工作流程,严格遵守纠纷受理、权利义务告知、组织调解、协议书制作和回访等程序,努力提升纠纷调解工作成效。截至11月,今年各行专调委会共调解矛盾纠纷1288件,调解成功1279件,调解成功率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