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以“4•20”芦山地震灾后产业重建为契机,在雅安市率先启动“互联网+扶贫”项目。2015年10月,基金会同名山区签订《“互联网+扶贫”示范县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农村经济主体培育、生产品控管理、营销渠道推广、县域品牌打造、本土人才培养”五大板块精准发力,采取以合作社为组织基础、以善品公社为统一品牌的运营模式,助力名山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惠及贫困户脱贫增收。
名山区名建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成立,位于建山乡飞水村(现万古镇安吉村)。全村现有善品公社认证果农36户,品控示范基地406亩,规划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2200亩,年产优质猕猴桃100万公斤。2015年以来,基金会善品公社通过优化合作社的组织构架和管理模式,把这个贫困村领上了电商扶贫的新路。
一、做法:围绕产业链建立科学体系
把电商扶贫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围绕组织体系、渠道体系、品牌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竞争力,在生产者、消费者之间建立完整有效的通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社区合作社,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体系并实现有效运转。一是合作社经历了4次股改优化,共有项目示范户41户、贫困户4户,完成了社员遴选和组织建设,并组建了理事会、监事会,完善了配套管理制度。二是对不同对象分批开展了专题培训,在理念、思路、模式上强化其共识和能力。三是从产品生产、采购、运输、分选、加工、农资统购等方面拓展经营业务,提高运营收入。四是将全部利润返还给农户和社区,通过利益分配机制设计,促进社员广泛受益及精准扶贫。
编制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以“科学、节点控制和本土落地”为原则,一是依托区内外技术合作,深层次整合技术资源,组织种植土专家参与,研发形成《名山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围绕基地选择、水肥管理、稻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以季节历序推进。二是参照产地环境条件、社区关系、合作社发育情况、农户认知、劳动力状况、种植习惯等因素,认证2200亩猕猴桃园作为生产示范基地,全程参照技术规程和执行体系操作,通过持续实践进行优化完善。
建立品控溯源执行体系。探索形成一套品控落地执行体系,逐步实现产品上市时档案溯源。一是建立执行体系,形成“科研专家、县级特派员、村级技术服务队、合作社生产小组、认证果农”的五级执行体系和示范基地、品控作业区、示范户的三级管理体系。二是完善节点管控,对接产销环节影响产品品质的若干潜在风险点,提前采取规避措施。对生产资料、采摘与包装材料实行统一采购和使用。三是加强溯源管理,从全程档案化管理,逐渐过渡到溯源系统的信息化、数据库化管理,倒逼生产规范,提高用户体验。四是开展专项检测,首先对种植园土壤和灌溉水进行抽样送检,然后在产品上市前将采收样品送至第三方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SGS),确保产地和产品均达到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标准。
做好猕猴桃品牌建设和推广。一是梳理品牌定位。善品公社充分发挥公益组织的影响力,整合爱心企业、主流媒体、公益机构、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支持产品公益推广,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帮助合作社对接主流电商平台,让红心猕猴桃接受消费者的检验,让诚信生产实现品牌价值。二是整合营销渠道。以全渠道策略为原则,采取“传统主流B2C平台+新兴内容电商平台+社群电商平台”相结合,整合渠道资源,主要通过移动电商平台进行营销推广,向各自优质用户推荐产品。三是整合供应链渠道。采用“社区采收+加工包装+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方式,通过方案预设和数据分析,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二、成果: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双丰收
脱贫增收作用初步显现。借助电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高于市场价收购优质产品,倒逼果农规范种植、精细管理、提高品质、增加收入。仅2018年9月,红心猕猴桃公益推广就实现销售总额500多万元,使58户认证果农人均增收约2700元。
社区治理能力悄然改善。随着电子商务进村,探索形成了社区管理体系,围绕社区动员、社员优化、团队建设、规范制度、业务拓展等内容进行链条式、分层次的优化提升。一方面使村民增加了收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观念和方式。另一方面,合作社提取的公益金、扶贫救助金会用于文化公益扶贫事业,通过举办社区活动,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村民意识,提升了现代治理能力。
产品品质提升水到渠成。采取“果农认证”制,以市场和品牌倒逼农户提升品控生产能力,使优果率提高了15%。引入“渠道授权”制,与天猫商城、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以及真的有料、下厨房、一条等主流互联网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全国近10万消费者品尝到红心猕猴桃,使线上消费综合满意度达到94%,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
产地品牌实现共享共赢。利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四川日报》、腾讯网、新浪网、凤凰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使去年红心猕猴桃推广活动累积产生传播量逾3000万人次,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践行共享价值理念,基金会整合阿里巴巴、京东集团、苏宁云商、一条、Uber等爱心企业,以及舒淇、HEBE、苏有朋、杨幂、刘恺威、舒畅等影视明星,以平台与渠道合作、跨品牌合作、传播支持与代言等方式,提升了红心猕猴桃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仓储物流得到全面改善。通过探索形成适合区域特点电商扶贫模式,提升了电商服务供应链管理水平,使顺丰、圆通等国内主流物流企业可实现产地直供,进驻雅安并加大电商服务力度。合作社可形成500吨产品仓储及日均一万单发货配送能力。
三、启发: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化打造
“互联网+扶贫”示范县建设战略合作是保障。名山区和基金会签订了《“互联网+扶贫”示范县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约定立足各自优势并整合各类资源,支持猕猴桃产业转型提升和发展壮大。
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并得以体系性赋能是基础。合作社扮演资源承接、产业发展、成果共享的主体性作用,其发育程度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上游”稳定性。以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将小农户进行有效组织,有助于更好地与现代农业和大市场衔接。
深耕产品品控管理确保产品优质品质是关键。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将农产品交易从以往的“数万农户面对一个经销商”,转变为如今的“一个农户面对数万消费者”,而且如今的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品质的要求远远高于传统经销商。
市场化营销推广及地域公共品牌打造是方向。市场渠道和专业资源整合是运营关键。农产品电商营销和品牌推广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模块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成熟的商业体系和市场渠道的开发整合,更离不开专业运营团队的参与支持。
供应链整合是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产品电商看起来简单,但涉及生产、加工、物流、仓配、包装等诸多环节,且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程度运营风险和执行难度,有效整合供应链成为确保电商顺利运营的基础性工作。 (中国扶贫基金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