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报账难的问题,让群众在家就能享受到看病、开药、报账等服务,切实打通山区群众看病就医难的“最后一公里”,雅安市宝兴县医保局主动对接,将医保报账结算服务嵌入“车载流动医院”,通过搭载“车载流动医院”进村入户开展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让偏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看病、开药、报账等门诊“一条龙”服务,形成了独特的“车载流动医院--车载医保”模式,“三招”打通了山区群众医疗服务和医保报账“最后一公里”,获得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第一招:强健“骨骼”,实现就地诊疗。一是整合医疗设备,送医上门。整合9辆救护车,作为车载流动医保服务专用车,根据医疗需求,在车内改装药品摆放架,配置心电图机、便携式B超机、氧气瓶、医保刷卡器、电脑等基础医疗设备,构建一体式车载医疗服务平台,做到车轮转到哪里,医疗服务就流动到哪里,让山区群众在家就能享受和医院无差别的基本医疗服务。二是整合医疗力量,送药上门。整合全县医疗机构医护和后勤管理人员,组建由1名诊疗医生、1名药剂师、1名医保报账员组成的“微型”医疗组,对小病患者现场诊疗抓药,对大病重病患者及时向县级或市级医院送诊就医,实现现场看病诊疗和取药报账“一站式”服务。三是整合医疗项目,送健康上门。整合医疗门诊、疗养服务、医疗康复、家庭保健等医疗项目,积极开展医疗服务;同时积极向群众开展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截至目前,共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免费测血糖8000余人次,测血压12000余人次。
第二招:打通“关节”,实现便捷报账。一是破除系统“栓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中国移动合作,利用4G无线网络设备(移动MiFi),把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卫计中联诊疗系统、医保银海报账系统三大医疗系统接轨并联,实现挂号收费、就医、检查、取药、医保报销、公共卫生服务等“一站”运行。二是破除政策“梗阻”。通过三大医疗系统接轨并联,车载医保实现现场医保报账,群众只需持有社会保障卡或身份证等证件,就可以按乡(镇)卫生院的就医政策标准报账。截至目前,已完成贫困群众报账5481人次。三是破除服务“门槛”。强化医疗和医保部门合作,强化信息互联互通互享,突破医保报账只能到医院医保窗口进行的限制,解决山区群众“看病衍生费用比看病贵、小病久拖成重症”的问题。经测算,试点以来,累计减少山区群众就医开支50余万元。
第三招:通畅“脉络”,实现“精准服务”。一是坚持“医卫融合”。将医疗活动与健康扶贫、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控、计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公共卫生服务与诊疗工作相结合,以“车载流动医院--车载医保”为服务平台,进村入户开展便捷的公共卫生服务,打破“医疗和公卫各走各道,各唱各调,医防两张皮”的现象,真正实现健康管理关口前移。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8个,对一般人群签约人数33650人,签约率62.4%,重点人群签约人数19494人,签约率88.1%,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3551人,签约率100%。二是服务“量身定制”。针对服务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患者疾病类别,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就下沉什么服务队伍。为一般家庭制定健康计划,开展健康体检、常见病诊疗、用药指导等服务;对有慢性病人、残疾人等特殊家庭差异化定制常规治疗、健康管理跟踪等38项服务,彻底变“坐堂医生”为“上门医生”,更加精准服务群众。三是应急“联防联控”。将“车载流动医院--车载医保”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开展突发卫生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护、现场处置、卫生防护等工作,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车载流动医院”对14个贫困村、41个非贫困村进行逐村网格化筛查、宣讲防控知识、发放防控手册,实现宣传、筛查全覆盖,共计开展重点人员医学观察23206人次,完成农民工健康服务56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