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的政治功能,积极探索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退役军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珍惜荣誉、永葆本色、担当作为,为雅安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建功立业,雅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围绕“13346”工作思路,全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年”工作。
一、开辟一条主线,提升责任感
开辟以加强对退役军人教育、引导、组织、管理、服务、保障,切实履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政治机关、行政机关、服务机关职能,充分发动组织动员广大退役军人珍惜荣誉,永葆本色、担当作为,积极投身雅安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为主线,提升退役军人的责任感。
二、抓好三大阵地建设,提升使命感
一是抓好服务阵地建设。按照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五有”要求,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并按照“枫桥式”标准,在全市乡镇(街道)服务站创建50个“国家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全市662个村(社区)服务站达到国、省基本标准要求。
二是抓好政治阵地建设。以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中心(站)为载体,建设一批“荣誉室”“光荣榜”“光荣墙”和文化广场等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推动创作一批反映退役军人情怀与担当的文学艺术作品,营造浓厚的“尊崇”氛围。
三是抓好红色文化阵地建设。依托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在“清明”“9·30”等重要时段,开展缅怀先烈等活动,邀请老战士和优秀退役军人讲党课、作报告,讲述英雄故事,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兵作战70周年和纪念雅安解放70周年征文活动,强化“若有战,召必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严格党员三大管理,提升归属感
一是做好党组关系转接。市、县(区)两级服务中心在退役军人返乡时段,设立醒目标牌,专人负责,引导协助退役军人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手续,确保退役军人党员及时纳入党的基层组织管理。
二是严格日常教育管理。市、县(区)服务中心加强与基层党组织沟通协调,引导退役军人党员自觉参加“三会一课”等党组织活动,协助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
三是加强流动退役军人党员管理。市、县(区)服务中心协助基层党组织管理流动退役军人党员,引导在外流动党员服从党组织管理,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和及时转接党组织关系。
四、推行褒扬激励四大工程,提升荣誉感
一是推行人才建设工程。将各类退役军人先进典型纳入资源库管理,完善退役军人先进典型遴选、发布、宣传、关怀和培养机制,常态化挖掘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和宣传。
二是推行评优评先工程。结合重点工作,开展就业创业先进典型、雅安市双拥工作先进集体、个人等评优评先活动;同时,做好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发布宣传,落实本系统功勋荣誉表彰获得者相关待遇。
三是推行示范引领工程。引导我市“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省市优秀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等群体和各级优秀退役军人积极参与村(社区)干部、各级党代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候选和组建志愿者队伍,参评各种荣誉称号。
四是推行红色传承工程。以红色基因传承为引领,围绕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抗美援朝出兵作战70周年、雅安解放70周年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开展宣传工作。同时,会同市党史办、教育局推动《从大渡河到夹金山》教育读本走进我市中小学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堂和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教材。
五、落实关爱帮扶六大机制,提升获得感
一是落实常态化“六必访”和雅安人文关怀“六必到”机制。在落实省厅“六必访”的基础上,推动雅安市人文关怀“服务对象患重大疾病、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变故、发生重大邻里纠纷、出现较大生产生活困难和去世时”等“六必到”。
二是落实帮扶援助机制。制定退役军人困难帮扶基金管理办法,退役军人因遭遇突发事件严重影响生活时及时实施帮扶,动员市慈善总会等社会力量多渠道帮扶援助。
三是落实普法教育机制。市局统一整理政策法规文件,印制政策资料和宣传视频,增强退役军人法制观念,树立守法、找法、依法、用法、靠法的意识。
四是落实政策关爱机制。全面梳理现有各项关爱政策,将相关政策用活用好用实,做到落实政策有依据,解决问题有政策。
五是落实矛盾问题化解机制。压实各级属地管理责任,持续巩固矛盾攻坚化解成果,再次梳理全市历史遗留问题、疑难问题;持续推行市、县(区)局长接待日制度,变上访为下访,及时解决合法诉求。
六是落实工作协作机制。加强军地沟通和人社等职能部门协作,探索与驻地部队联合开展早期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工作;同时,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各级的有机衔接,丰富载体,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在各行业各领域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