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风险提示】借疫情搞虚假营销 于情难恕于法不容

来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0-02-19 17:06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近日一些宣称有货源的企业通过自家APP售卖口罩,部分消费者在下载几款APP注册并下单购买口罩后发现,商家先是迟迟不发货,过了几天又强制取消订单,怀疑企业没有货源或者货很少,借卖口罩之名行推广APP之实。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调查也发现,有一些商家本身没有货物或者囤货待提价,利用消费者购买防护产品的急切心理,诱导消费者下载APP、注册下单、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

疫情防控期间,利用消费者急需防疫物资的心理,用虚假信息推广自家的APP以达到牟利目的,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干扰了防疫工作正常推进,这种“蹭疫情热点”的营销套路于情难恕,于法不容。

如果平台确实因物资被征用等不可抗力取消订单可以理解。但事实上,一些平台在自身没有拿到货、货很少或者货源中断之后还做大规模推广的做法确实不妥。也不排除有平台抱着先预售、大不了取消订单的想法吸引用户,难免让消费者怀疑是在推广APP。

特殊时期,网络上和现实中都有很多真假难辨的信息。比起哄抬物价,这种利用信息差钻规则“空子”更难被发现,即使消费者心有疑虑也很难证实,这让部分不良商家得以放心大胆地借疫情牟利。事情看似不大,影响并不小。

以防控物资为幌子的商业套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营销手段,其面临的绝不仅是道义谴责、舆论抨击和通常的行政处理。“对于那些罔顾防疫大局的商家而言,已无需多言‘诚信守道方行远’,要让他们看到‘诳时惑众法无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