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立足高寒山区教育实际,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多方争取政策,建平台、强应用、促均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互联网+”推动“现代教育”。累计投入资金6100余万元、建成县域教育数据中心和教育城域网络系统,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29间、校园数字图书馆22所,配备“班班通”设备287套。新建成5套自动交互录播系统,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4所学校建设“智慧教室”,逐步实现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向2.0时代转型升级。
“线上线下”实现“同步教研”。聘请成都师范学院等高校专家,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线下集中培训”。将优秀学习课件、讲座视频等制作成培训套餐,重点组织班主任、“名师”培养对象、新入职教师等人员进行“线上全员培训”,与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成互补,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开展“名师引领示范课、教师全员达标课、青年教师优质课”等课堂教学系列展示活动,利用录播教室进行“同步教研”,促进教师相互学习提高。
“大数据”助力“精准教学”。建设大数据个性化教学系统“智学网”,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学生随堂练习、考试和作业进行数据采集,多维度分析学生的技能、学科核心素养等指标,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图谱学习诊断、挖掘错题根源、推送相匹配的微课讲解和难度适中的习题资源,实现因材施教。帮助教师有侧重的精准备课、精准讲评、精准辅导、精准教研,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智慧教室”打造“智慧课堂”。利用已建成的“智慧教室”,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开展首批“智慧教室”试点班级教学,教师上课用电子白板取代传统黑板,学生课堂上人手一部平板电脑取代传统“课本”,实现信息化课堂互动和课下训练新型的“智慧教室”。通过平台发布学校通知公告,让家长通过“智慧课堂”APP,随时查询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随时接收作业布置情况、随时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1+X模式”探索“同步课堂”。即“一校带多点”,利用已建成的5套全自动录播教室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采取远程同步教学的方式,选择优质学校优秀教学班为中心,覆盖所有的村小学生,同步进行课堂教学,教学点教师作现场辅导同步教学。实验小学+硗碛两个教学点一年级音乐和美术学科教学,解决了乡村学校学科结构性缺编的难题。学校统筹编排课程表,结对学校同步授课,实现城乡同步互动课堂常态化,缩小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