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按照“夯实基础、突出特色、提升水平、规范发展”的思路,以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为载体,积极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推动农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助推脱贫攻坚。截至2017年,我市已成功创建了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1个,乡村民宿达标户55家,助推48个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退出。
一、围绕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坚持“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促进乡村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化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推动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一是依托优美的田园景观、多彩的农耕文化,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名山牛碾坪、荥经兰家山、天全现代农业科技园成为雅安休闲旅游亮点;二是以新村结合旅游做靓、百姓参与旅游受益为目标,推进重建新村和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龙门古镇、蒙山新村、雪山村、戴维新村等一批新村正在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热点;三是把幸福美丽新村作为景点来打造,推进乡村旅游点景区化,飞仙关、中里新村、雪山村、七里坝等一批乡村旅游点成功创建国家A级景区。
二、注重策划包装,设计“3+N”乡村旅游线路
围绕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沿国道318线集生态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沿国道351线集田园风光、民族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沿国道108线集阳光鲜花、观光采摘、红色体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同时重点包装了雨城田园观光、古镇休闲乡村旅游,名山茶文化乡村旅游,天全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芦山休闲农业与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宝兴农耕与民族文化乡村旅游,荥经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汉源阳光康养乡村旅游,石棉民族、民俗乡村旅游等N条精品线路,从而形成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雅安乡村旅游线路产品体系。
三、加大宣传营销,塑造特色走廊乡村旅游“品牌”
强化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编制了《实用旅游产品手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手绘地图》,积极开通旅游直通车,推出了20条涵盖8县(区)和融入三条乡村振兴产业的旅游线路。举办了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汉源梨花节,石棉黄果柑节、火把节、环山鸡节,荥经鸽子花节,宝兴上九节、红叶节、雨城年猪节等系列乡村旅游会节活动,充分挖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展现雅安乡村旅游魅力,吸引大量游客到我市进行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乡村体验活动。并利用各类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式宣传推广特色产业走廊产品和形象,提升我市乡村旅游的美誉度。
四、依托农旅产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脱贫攻坚
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是实现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撑,而乡村旅游是旅游扶贫中一支中坚力量。我市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新一轮扶贫攻坚重要突破口,以旅游项目开发、旅游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旅游商品创新实施精准扶贫,增强了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让贫困群众背靠山水美景吃上旅游饭,拓展贫困群众新的增收渠道,摘下穷帽子。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省级旅游强县3个、省级乡村旅游强县4个、省级特色乡镇9家、省级特色村寨11家、省级特色业态74家、星级农家乐387家。2018年,我市将部门联动,整合资金,实施“六大类”涉旅扶贫项目33个,总投资约3.6亿元。积极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2家,乡村民宿达标户8家。通过实施农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推17个旅游扶贫重点村退出。确保全市65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退出,“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体目标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