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服务民营大发展 促进经济大跨越——市文体广新局大力扶持民营文体企业 助推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来源: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发布时间:2018-11-29 10:20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近年来,我市民营文体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集聚水平不断提升、科技融合不断深入,民营文体企业发展呈现出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逐渐成为我市文体产业发展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能的生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市文体广新局纳入服务范围的文体及文体相关民营企业共计1437余家,其中民营文化企业931家(文化制造业74家,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03家,文化服务业754家),文体相关民营企业506余家(砂器生产企业30余家、根雕企业98家、国家级非遗项目企业 3家、省级非遗项目企业19家、市级非遗项目企业40家、县(区)级非遗项目企业116家、体育产业民营企业200余家)。民营文化企业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文体广新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全力服务和支持全市民营文化企业发展,为大力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强化保障,优化民营文体企业发展环境

认真落实政务服务“三项制度”和“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要求,强力推进简政放权、依法行政,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努力简化办事程序,对每个审批项目的办事指南、审批流程图、样本和示范文本重新制作成册并免费发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工作方案》,全面提升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促进了文体产业民间投资活力。截至2018年8月,我局窗口共受理各类项目62件,办结62件,服务对象满意率达到100%。此外,我局还健全了文化市场举报体系,畅通维权投诉渠道,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切实保护小微文体企业合法权益,建立了文化市场监督举报制度,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12318,开通网上12318举报平台,截至目前受理举报近百件。

二、加强宣传推介,提高民营文体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利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介企业参加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山东非遗博览会、省农民艺术节等各种展示宣传活动,提高了雅安藏茶、蒙顶山茶、荥经砂器、雅安皮艺、芦山木雕等的知名度,提高了销售量;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非遗场所,通过雅安全城网“南路边茶”非遗专栏、 “聚焦四川非遗” 全国网络媒体行、四川电视台“这里是四川”等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移动终端多种方式展示雅安文化独特魅力和优秀的文化产品,提升雅安文化软实力和相关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编制印发《雅安文化产业项目推介手册》,依托市投资促进局等市级部门业务平台推介全市民营文化企业及项目;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四川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平台线上以及中央、省、市举办的各种文博会为中小微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其中我市的金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手工软包皮拖鞋制作技艺生产保护及衍生品开发应用两个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编制的《2018文化产业项目手册》;依托区域内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中小文化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指导区域内文化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广平台体系;依托各类文体产业学习培训,为民营文体企业搭建学习平台,提升理念,发展产业,壮大企业。

三、积极调动文化企业进行生产性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传统工艺整体性保护

截至目前,我市拥有传统工艺项目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12人、市级31人。这些传承人主要是荥经砂器、南路边茶、蒙顶山茶等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传统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发展。给予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雅安茶厂有限公司和曾氏庆红砂器有限公司适当补贴,让它们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传统文化传播、传习活动开展、传统技艺创新,实现了传统制作技艺的整体性保护,形成了“以保护促生产,以生产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良性互动机制。

四、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振兴民营文化企业传统工艺

积极争取到中央、省级非遗传统制作技艺补助经费400余万元,主要用于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和利用。开展传习活动和技能大赛,三年来共培养中、高级制茶工、评茶员215名;专业高级制茶工——渥堆发酵师、拼配师、摏包师、审评师(评茶员)78名,每年培养荥经砂器烧制技艺技师10人左右。收集、整理,编辑完成《雅安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集萃》、制作了《南路边茶》宣传片。编制印发了《南路边茶(藏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总体规划》,支持南路边茶企业清洁化生产改造,以奖代补完成了7个企业清洁化改造,提升产品质量。积极争取荥经砂器进入四川省省级非遗专项经费传统工艺提升点、“师带徒”项目。设立了3个荥经砂器烧制技艺和4个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发挥传播、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作用,促进传统工艺与艺术、科技、设计和旅游的融合。

当前是“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市文体广新局将牢固树立以生态为本底、文化为内涵、旅游为先导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持续推进“熊猫家源”、“世界茶源”两大国际龙头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力度,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康养、手工业、体育等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积极培育雅安特色民营文体企业,努力推动文体产业逐步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推动雅安经济发展,建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强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