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关于乡村文化能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来源: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发布时间:2018-05-30 16:30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乡村文化能人队伍是推动我市乡村文化发展和提升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是繁荣我市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央越来越加重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和重视,我市乡村文化能人队伍日益增长,文化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现将我市乡村文化能人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乡村文化能人队伍现状

乡村文化能人队伍构成情况。通过调研统计,我市辖区乡镇数量138个,行政村1015个。乡村文化能人构成情况如下:乡镇综合文化专干164人,村文化志愿者1015人,“三区计划”在乡镇和村上服务的文化工作者50人,非遗传人188人,民间文化艺术传人522人,演艺人员4100人。

二、乡村文化能人队伍建设主要做法及其作用

一是人才政策指导乡村文化能人培养。我市近年来出台了《雅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雅委发〔2010〕15号)和《<雅安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雅组通〔2012〕13号)以及《中共雅安市委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关于加强“3+n”支柱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5个配套文件的通知》(雅委办〔2011〕40号)等相关文件的指导。我局高度重视乡村文化能人建设,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发现、挖掘、培养一大批服务基层的乡村文化能人队伍。

二是立足提高素质水平,抓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乡村文化培训规模,多次组织和参加文物普查、非遗保护、文化市场、文化艺术、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各类包括了基层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参加的专业培训。如“4.20”芦山地震灾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级研修班,“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专题工作培训班”等,通过培训,提高了乡村文化人才的德、艺修养,同时努力推动德艺双馨优秀人才的传、帮、带作用的发挥,进一步推动全市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是做好“三区”人才服务乡村文化工作。依托全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计划,与组织、财政、人社、扶贫移民等多部门通力合作,自2013年启动此项工作以来,先后从省级文化单位、兄弟市州文化部门选派、乡镇自助招募了二百余名文化志愿者到我市基层“三区”县开展长期乡村文化服务工作,另外我们还选派了15名优秀基层文化骨干到省、市级文化单位进行专业培训或挂职锻炼,这些文化志愿者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促进了我市乡村文化的快速发展。

四是通过特色文化产业园建设,为乡村文化人才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我市近年来,紧扣中国熊猫文化产业核心、雨城藏茶村、宝兴石雕文化产业基地、芦山乌木根雕艺术城、荥经黑砂文化博览园、茶马古城、石棉尔苏木雅体验区等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吸引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文化建设的年轻人,在雅安的灾后文化产业恢复重建和基层特色产业文化发展中挥洒汗水、书写青春。

五是积极组织乡村文化能人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为乡村文化能人打造锻炼的舞台。紧紧抓住节日、庆典、重要活动等时机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如迎新春文艺演出、元宵节“猜谜语大赛”、 “精准脱贫·文化惠民”演出、五四大型文艺汇演、“庆八一军民联欢文艺晚会”、八月彩楼会、“党风廉政建设”巡演、“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感恩主题文化活动、花灯比赛、红色民俗节等,既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又积极调动基层文化艺术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推动文化艺术发展和传承,特别是我市特色的文化项目如芦山花灯、舞龙舞狮、绿林武术、硗碛藏族乡天鹅抱蛋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造就更多的乡村文化能人。

六是做好有特色乡村文化能人宣传、鼓励创造有乡土气息的特色文化作品。我市文化能人建设取得突破的成绩,特别是非遗“芦山花灯”传承人裴体文,荣获“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特殊贡献人物荣誉,及其弟子杨虎登上中央七台《美丽乡村快乐行》舞台,创作的花灯剧《拽起花灯反邪教》《领航》分别荣获四川省反邪教协会文艺演出荣获三等奖和雅安市第四届网络春晚“最喜爱十佳节目”奖,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乡村文化能人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乡村文化能人队伍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我省发达地区相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总量尚显不足。我市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整体性缺乏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随着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壮大,人们对文化文艺的需求越来越高,乡村文化艺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乡村文化人才难觅,队伍不稳定,文化人才匮乏已成为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二是财政投入不足。由于我市财政较为困难,全靠中央拨付“三馆一站”(文化馆、美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开展文化事业工作,特别是乡村文化事业建设就更加投入不足,使得国家和省、市的文化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位,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乡村文化人才发现、挖掘、培养。特别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物质差别较大,部分地方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和有一技之长或具发展潜力的同志,想方设法另谋出路,使高水平乡村文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逐渐减少。

三是人才培训缺少制度保证。因为奖励、激励机制不健全,使得人才成长缺乏环境保障,人才培训缺少制度保证的基础因素是缺少必要的稳定经费投入。由于我市财力有限,多年来文化事业单位的培训经费没有列入财政拨款项项目,仅靠免费开放资金维持,由于资金缺乏,全市文化人才的培训力度不够,导致竞争意识和竞争环境缺乏,压抑了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乡村文化能人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充分认识乡村文化能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和成长环境。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氛围,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对各类人才来说,事业是内动力,环境是吸引力,真正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不断营造“凭劳动赢得尊重、让知识成为财富、为人才搭建舞台、以创造带来辉煌”的社会氛围,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环境,使乡村文化能人既有广阔的发展舞台,创造更多文化成就,又能增强自身价值感、幸福感。

(二)健全一整套文化能人队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优秀的文艺大军。一是要制定好乡村文化能人队伍建设规划。我市乡村文化能人培养的重点应着眼于在各基层队伍中培养优秀中青年文化人才,特别是要加大对本土文化人才培养和使用,同时注意发挥老乡村文化家的优势和作用。要着眼于“出作品、出人才、出成果”,着眼于促进精品生产,提升人文自身的文化品位。二是建立乡村文化人才管理库,加强对现有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管理。政府补贴经费,选送有潜力的中青年乡村文化人才到高规格的培训班进修深造;定期邀请专家讲课辅导,提升乡村文化能人的创作水平。通过努力,力争建成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扎根乡村振兴建设的乡村文化能人队伍,造就一支事业心强、创作勤奋、德艺高馨,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乡村文化大军。

(三)搭建舞台,锻炼队伍。政策扶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文艺活动锻炼人才,要以文促旅,以文繁文,有计划在县城、景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重要节庆时搭建平台,组织开展活动。对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加强保护,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编撰工作,给现有的乡村文化能人队伍一定的扶持资金,培养中青年传承队伍。

(四)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乡村文化能人的培养、奖励等方面形成机制,营造激发文化能人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