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准聚焦发力,唱响服务“主打歌”。大力培养贫困村“法律明白人”,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积极推行集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多功能为一体的“12348四川法网”,推广“石棉司法”微信公众号、“指尖上的法律顾问”微信群,有效延伸法律服务工作触角,为贫困村脱贫发展提供精准法律服务,降低法律援助申请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2018年以来共提供法律援助服务2351人次,其中提供法律援助149件,解答法律咨询1547件、2053人次,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100余人次,全县11个贫困村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二、精细统筹谋划,把好宣传“航船舵”。深入贯彻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创新扶贫专项法治宣传教育,突出抓好贫困人口法律知识宣传普及,深入贫困村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做好三农、扶贫帮扶等政策和农村生产生活中常用法律知识的宣讲。结合“法律进乡村”活动,前往贫困村开展“三下乡”“法治电影放映”“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群众性强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018年以来在贫困村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45场,发放宣传资料1.3万余份,受教育人数达1.3万余人,放映法治微电影18场,开展法治文化演出20场,开设、更新各类法治宣传栏18期,打造法律图书角8个。
三、精心拉网布局,用好调解“杀手锏”。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完善大调解网络格局,设立工业产业、农业产业、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助推特殊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为贫困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加强矛盾纠纷预判和排查预警,传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重点围绕我县贫困村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排查,有效化解精准扶贫政策和扶贫项目在贫困村推进过程中的矛盾纠纷。目前,我县已规范成立125个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752名,实现贫困村调解组织全覆盖。2018年以来全县共开展矛盾纠纷预防排查485次,调解涉贫矛盾纠纷568起,调解成功567起,排查纠纷422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9.82%,涉案金额达104万余元,形成分析研判材料1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