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县乡村三级便民化中心站点。按照“一站式、清单式、便民化”的平台服务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建成规范化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3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试点。同时,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向9个乡镇(街道)和47个村(社区)的延伸,建设以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干,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站为支点,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室)为触角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新平台,逐步构建“一干多支”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由集中向全面覆盖转变,进一步实现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排查上报、乡镇法律服务站登记受理、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办理解决的三级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8件;办理公证77件;受理法律咨询750余人次,调解各类纠纷5件,成为了群众满意的公共法律服务窗口。
二、实行账图工作法规范化精细管理。以“三定方案”为依据,全面梳理各个岗位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县级法律服务中心履职所需的法律依据总台账。突出法律依据、法定事项、法定程序、法定时限和法律责任,绘制所有岗位履职所需法律要求的法治导图,着力把法、岗、人、事、责捆绑粘连在一起,规范化开展“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依法管理、依法履职、依法办事的落地和落实,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跑一次就能办完事。
三、打造掌上微平台信息化服务窗口。依托法律服务工作室,在47个村(社)区建立以村两委班子为主任、法律顾问为副主任,各农家户户主为成员的指尖公共法律微信群,实时收集整理广大农户们的法律需求,及时发布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网上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疑惑,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确保能及时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