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第196号提案)收悉,经商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和市经信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产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同步规划问题
企业是技能人才的用人主体,也应是人才的培养主体。2017年,中央在《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促进企业、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明确并强化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衔接:根据我市“1485”总体发展思路的实施,研究制定了我市实施意见,经信、国资等部门结合部门职能,积极配合人社部门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研究并印发了汽车及机械装备制造、茶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地方特色产业3个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规划;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对中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引导中职学校新开设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点10个,逐步停办与产业需求脱节的专业点10个,专业与产业对接紧密性不断提高;人社、教育部门分别实施了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试点,逐步推行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3所学校列入省级试点,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班等形式,实现人才需求、培养、使用无缝对接;教育部门探索开展了组建职教集团相关工作,成立了学前教育、茶叶生产与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等5个以专业为纽带的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为我市重点、特色、新兴产业发展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技能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结合我市产业发展政策和方向,制定高技能人才开发战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实施积极的高技能人才开发政策,着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建立产业发展带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产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二、关于转变技术工人职业观念,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职业成长环境问题
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努力营造技能成才的社会氛围:多次举办市级技能竞赛,对获奖的优秀高技能人才破格提升职业资格等级,并给予表扬和奖励;充分利用每年世界青年技能日、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时间节点,广泛宣传报道优秀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事迹;大力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载体建设,吸引青年劳动者学技能、爱技能,走技能成才之路;出台《雅安市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对引进到相关单位,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安家补助、人才资助等支持政策;研究制定“雅州英才”“雅州工匠”评选办法,树立优秀技能型人才典范。
近期,国家出台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对实施工资激励计划等措施,提高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待遇水平,强化评价使用激励工作,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切实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和自豪感,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风尚。
三、关于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问题
人才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财政性资金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人社部门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贫困家庭子女、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初、中、高级职业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和一次性鉴定补贴,年均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企业一线职工参加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3000—6000元的培训补贴;为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将高校在校生纳入培训范围,年均使用培训资金约80万元;市财政从2016年起,逐步将公办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水平提高至6000元;人社部门通过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职改善办学等项目向上争取了近1000万元,有力支持我市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办学投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并扩大财政资金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着力提高资金投入使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重点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投入,政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四、关于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问题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发,开展多元合作,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近年来,我市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人社、教育部门连续两年组织召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座谈会,为校企互通需求、交流人才培养经验搭建了沟通桥梁;引导鼓励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走进园区、企业,根据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实行“招工、培训、输送”一条龙服务;雅职院与建安厂、一名公司与荥经职中等通过订单班形式开展合作,企业全程参与学生培养过程;航空技校及部分培训机构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定向培养形式为企业输送上岗即可用的实用技能人才;人社部门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宣传人才培养相关政策,为企业与学校牵线搭桥,满足企业招工用工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鼓励学校走进企业,主动适应企业的新要求,探索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进校兼职教师,用好国家和省关于扩大新型学徒制试点等支持政策,推动校企合作有更多更好的平台。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雅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