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补充交流重“力度”。近两年,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一专多能”教师等多渠道补充乡村教师75名。实行编制动态管理,调剂120个编制到教育系统,保证乡村学校师资配备。以城乡结对、集团化办学等为主渠道,重点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应交流人数比例和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均超过20%。
教师待遇提“额度”。按照“100元、200元、300元、400元”四个类别补贴农村教师。2016年以来,通过“励耕计划”按每人1万元标准资助贫困教师22名、乡村教师12名。建成5个乡村边远教师174套周转房宿舍。落实乡村教师职务(职称)评聘优惠政策,近两年99名乡村教师享受岗位设置倾斜政策,118名任教满30年的乡村教师晋升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798名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对在乡村任教满30年的。
教师培训提“深度”。以“培训项目县”为平台,分学段对乡村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素养提高培训,实现全员培训。实施 “名师工程”,建立8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0个名师工作坊”,采用导师负责制和线上(网络)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提升乡村教师业务能力。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加大“区域研训”、“送教下乡”、“乡村教师访名校”等培训活动,培养乡村学科“种子”选手,以点带面促进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