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这标志着月度劳动力调查工作从此迈入新的阶段。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就业和就业统计工作做出新的部署,这既是劳动力调查工作新的机遇,也给劳动力调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就业状况已成为发展劳动力调查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劳动力调查实际工作经验,浅谈劳动力调查如何更好的反映就业状况。
一、劳动力调查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环节
(一)完善调查体系
建立完整的调查体系是劳动力调查开展的基础,而调查体系分为人员、制度两个方面:建立调查队伍体系,就要保障各个层级调查队都要有分管领导压实责任、配备专业人员、每个调查点都有对应的调查员;建立制度体系,要从规范化操作规程、调查员和调查设备管理、基层基础、数据评估等方面建立完备的调查制度。
(二)督导数据采集
入户开展数据采集是劳动调查数据的源头,要做好数据采集:首先要强调纪律,时刻向调查员提醒劳动力调查五条红线,以纪律的威信约束调查员按时按质完成样本摸底和入户调查工作;然后要加强督导工作,定期深入基层调查小区调研指导,检查调查员操作是否规范,并现场示范操作,督促调查员完成工作的同时规范调查员行为。
(三)严格数据审核
数据采集完成后,由调查业务人员通过平台进行双层审核:一是通过平台审核公式进行审核,有强制性错误的立即核实改正,有核实性错误的立即核实,有错误的立即改正,情况属实的填写数据说明;二是通过数据导出,在EXCEL里进行筛选查询,主要查询电话号码填报错误,重点人口和未工作原因等项目。
(四)进行数据解读
通过对每月、每季度(重点)的汇总数据对比分析,包括同比环比,发现数据变化的趋势规律,由于核心指标不能作为信息分析数据,对比的重点应该是就业率、就业结构、失业的原因、潜在就业人口等方面对比分析,从而发现数据变动趋势,并针对趋势性数据加强数据解读,形成调查信息和分析成果,最终反映调查数据。
二、当前劳动力调查存在的数据风险
(一)部分人群调查难度大导致样本比例失衡
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来看,城镇青年人口和无业人员往往难以找到并且拒访概率大,无法调查的需要换户导致调查样本中难以调查的城镇青年人口减少,而城镇青年人口属于失业率较高人群,这部分人员在样本中比例小于实际情况,会导致调查所得的失业率低于实际。
(二)调查对象隐瞒情况
通过调查员反馈的情况,调查对象因为身份的复杂性和不同的心理出发点,经常会不如实反映情况,例如高收入人群害怕露富心理不如实申报收入,从事保洁、环卫等本人觉得不是很光彩工作的往往不如实申报工作,极少部分抵触心理很强的故意申报虚假数据等情况都有发生,导致了调查数据和实际情况出现偏差。
(三)指标理解不准确
根据上报数据来看,由于调查员和调查对象对调查指标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例如很多调查对象传统观念里没有正式在编工作都不算有工作,明明从事某项工作却申报没有工作;调查员对调查对象是否能工作把握不准确,对于一部分每天有一段空闲时间照顾学龄儿童的家庭妇女,认为其不能够工作,导致了填报的数据和实际不符。
三、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就业的思考
(一)针对样本结构建立更合理的评估方法
要准确反映就业失业状况,就要保证调查样本中各个人群比例和实际情况一致,建议结合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中城镇化率、各个年龄段人口比例等指标,对调查数据中各个人群比重进行加权评估,确保样本结构和实际人口比例一致,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二)开展调查宣传,解开调查对象心结
要有效提升访户配合度应做到三点:一是宣传工作,通过张贴宣传画、结合重要宣传时点到调查小区开展宣传、社区人员宣传等方式做到调查小区人人知晓劳动力调查;二是有效使用社区人员帮助,在调查户抵触访问时及时寻找社区人员做思想工作;三是与调查户套近乎,为了消除调查户警惕心理可以先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切入调查主题。
(三)持续性加强业务培训
要根据调查中发现的情况不断提出应对措施,并开展三围立体式培训更新调查员业务知识,提升调查能力:一是现场培训,定期通报劳动力调查数据填报和调查操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统计局有关要求进一步开展业务培训,及时纠正调查员对方案理解和操作上存在的问题;二是网络培训,通过网络不断将新的工作要求和重要指标解释推送到PDA,不断提升调查员对指标解释的理解程度和业务操作规范化水平;三是组织调查员开展业务知识测试,检验巩固培训成果,促进调查员吃透方案和工作要求。
(四)提升劳动力调查服务功能
在做好调查数据解读的基础上,要积极拓宽信息渠道,根据本地主要产业和经济形势,走访本地大型企业和人社部门,了解本地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就业帮扶政策和措施,积极围绕政府和社会关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去产能化、就业扶贫、万众创业等对就业的影响等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结合劳动力调查样本数据,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为党委政府提供优质的政策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