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沈达:当前影响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质量因素浅析

来源:统计局雅安调查队 发布时间:2018-06-29 17:05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工作开始于2008年,是调查队的主要工作之一,其调查数据一直被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所关注,国家统计局开展主要畜禽监测调查的目的是对猪、牛、羊、禽等主要畜产品的生产进行有效监测,为党和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几年来,随着调查事业的不断发展,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工作机制日趋完善,调查网络基本建立并有效运转,数据质量明显提高。但随着时代形势和调查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一些因素制约着主要畜禽监测数据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不断完善调查制度,消除制约因素,为提高数据质量扫清障碍。笔者根据几年来畜禽监测调查基层工作实践,从调查工作开展角度,简要分析影响主要畜禽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提高畜禽监测数据质量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影响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质量因素 

(一)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是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常规调查工作,是调查队的核心“产品”之一,其调查数据是国家法定数据,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畜禽监测调查工作却未得到与其地位相称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广大基层辅助调查员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畜禽调查就是查查猪牛羊禽的数目,没什么大用处,对他们自身和调查对象的切身利益产生不了什么重要影响,时间一长,应付工作、消极对待工作等不利情况也随之而来。带来的结果就是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大打折扣。 

(二)基层辅助调查人员不稳定,调查能力不强。当前畜禽监测基层辅助调查人员(负责数据采集的一线调查人员)构成主要是这几种:乡镇统计助理、村干部、防疫员。由于所在单位工作变动、人员调整等原因导致的更换调查员现象时有发生,且越来越频繁,而畜禽调查工作又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新接手的调查员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训、学习、实践的过程,又面临着季度数据间的衔接问题,数据质量难以保证。调查员的调查能力是做好调查工作的根本保证,而现实情况是一线调查员特别是村级调查员普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弱,这些因素较大程度决定了调查员的综合调查能力不高。在调查数据上的直接体现是指标概念理解不清、数据逻辑关系不平、数量单位不一致,这些都直接并严重影响着调查数据质量。 

(三)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减弱。准确调查数据的取得离不开调查人员的认真工作,调查对象的配合意愿和配合程度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数据质量。出于防疫方面的考虑,调查员在进行入户调查时大多情况是见不到牲畜的,甚至不允许进入养殖场舍,只能通过与养殖经营者的交谈、询问取得数据,这时调查对象的配合意愿和配合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愿意配合、配合程度高,数据的真实性就高,不愿意配合或配合程度低,数据可靠性就低。当前形势下统计法律法规在乡镇、村的普及率并不高,调查对象对公民依法履行统计调查的义务缺乏认识,他们更关心通过畜禽监测调查自身能获得什么利益,因此抵制调查、拒绝调查、消极对待调查的情形屡见不鲜,加之调查人员的调查技巧不高,导致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减弱,严重影响调查数据质量。 

(四)调查制度执行不规范。做好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工作,制度保障是关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早在2011年就出台了《黑龙江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基础工作规程》,从调查对象及内容、调查人员配备与管理、调查数据采集、调查数据处理与管理、调查数据检查和考评办法五大方面,对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全过程进行了制度性的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按规程开展调查工作、“规定动作”不到位、“自选动作”常越位的情况,如调查员不按规程要求建立和登记台账、只用过录表进行调查上报,原始台账不完备;不在要求的调查时间内开展调查,数据存在偏差;调查时不实际入户调查,仅凭经验评估填报,数据出入较大;另外还有数据审核环节缺失、不按规定时间上报数据,如此等等都严重制约调查数据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五)调查数据分析解读能力不足。调查数据的采集、整理、加工仅是调查工作的环节之一,是完成调查工作的手段,调查工作的成果、调查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于其后面的分析和解读,如果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出现了偏颇,那么调查成果也将大打折扣甚至无从谈起。现阶段主要畜禽监测的数据采集环节工作相对比较扎实,分析解读环节的能力对比稍显不足,数据采集整理汇总出来了,仅从数据表面去分析数据,为了贴合形势去解读数据,没有很好的方法、足够的能力去驾驭它,显得有些“脚重头轻”。占据大量的和有价值的数据,开发的力度、挖掘的角度深度跟不上,使得调查数据的价值有些失色。 

二、当前提高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质量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重要性认识,筑牢思想根基。做好业务工作,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是根本,关乎整体工作质量。一是要统一思想,树立依法统计、为国调查的大局意识。抓好广大一线调查员的学习,申明畜禽监测调查数据的法律地位,通过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使之明确调查人员和调查对象的责任义务,深知底线是什么、红线在哪里,例证结合,提高依法统计、为国调查的大局意识。二是深入浅出,提高重要性的认识。介绍开展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工作的统计改革背景和现实背景,调查数据对于宏观决策和产业政策的重要影响,让调查员深知开展主要畜禽监测调查的意义所在,提升对畜禽调查重要性的认识。 

(二)提升调查能力,夯实工作基础。调查能力与调查工作要求相适应,是完成工作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不断提升调查能力理念,夯实工作基础。基层调查员是统计调查的第一道关口,针对他们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应结合各自实际把制度内容和相关规定进行具体化、通俗化,易于理解、注重实效。从台账建立、入户访问、访户技巧、报表填写、数据审核等方面进行培训,由浅入深;从历年优秀报表观摩、调查员试填、现场纠错等方面进行实战演练,层层推进,通过有侧重的培训和指导,让调查员清楚调查工作的程序与要求,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和技巧,提高基层调查员业务技能,确保调查员工作质量达到方案规定的目标。 

(三)加强宣传引导,改善调查环境。直接调查是做好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工作的关键,因此,应加大直接调查工作力度,深入调查对象采集源头数据。同时抓住与调查对象直接接触的有利契机,通过宣传引导,提高调查对象的配合度,改善调查环境。一是走访调查对象,向其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让调查对象清楚,接受调查、提供准确的调查数据是其应尽的公民义务,拒绝和不提供真实调查资料均属违法行为,提升调查对象依法接受调查的能力和意识,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持之以恒,建立和谐调查关系。对畜禽监测工作,有些调查对象不配合、不支持是出于对调查的不理解,认为调查无用导致随意填报调查数据,通过与调查对象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摆清事实讲明道理,持之以恒的做好宣传工作,当调查对象清楚调查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后,就会大大提升调查工作配合度。 

(四)严格制度执行,规范调查行为。数据质量是调查工作的生命线,准确的数据取得离不开规范的制度支撑,因此,畜禽监测调查工作必须以数据质量为核心,严格执行《黑龙江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基础工作规程》相关要求,从调查人员的配备管理到调查数据的采集存档、从数据的录入审核到评估上报,都严格遵照规程开展,落实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从提高畜禽调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上想办法,“规定动作”做到位、保质量,“自选动作”有特色、重实效,同时重视各环节的衔接和一致性,环环相扣,扎实做好各环节工作。 

(五)强化数据解读,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在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强化数据分析解读能力,改进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水平。当前,由于畜禽监测调查样本是以省为总体的(生猪调出大县除外),对于各市县而言调查数据缺乏代表性或代表性不够,数据的分析解读有一定难度,而地方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又有了解畜牧业养殖形势的需求,这对基层调查队的统计服务能力是个考验,需要开拓思路,转变角度。比如在走访养殖场户时,注重了解畜禽生产的新需求、新动向、新问题,搜集活数据、挖掘新情况,再综合监测数据和生产、市场、政策等因素开展分析;或者对所在地区主要畜禽养殖品种、主要养殖场户进行重点调查,再结合宏观情况进行研判。总之,对畜牧业生产形势做出的判断既要以数据为依据又要切合实际,注重分析的质量,不断提高畜禽监测调查服务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