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县新华乡河下村共有8个组140户540人,其中贫困户28户103人,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总数的19%。该村不但地理位置偏僻,而且全村坡坡坎坎,高低不平,很难找到一块像样的平地,恶劣的环境条件,成为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县林业局联系河下村以来,立足部门职能优势,积极帮助河下村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帮助新建林木苗圃,引导贫困农户大力发展林竹产业,为河下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稳定增收注入了源头活水。截至目前,河下村28户贫困户104个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已达3400余元,其中林业局通过支持产业发展带来的增收达850元,占25%,而且呈逐步扩大的良好态势。
一、发挥部门优势,确定产业项目
在联系河下村脱贫攻坚过程中,县林业局一班人多次深入河下村,与村两委一起分析村情、梳理民情。林业局了解到,一方面,河下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湿度适中、群众对林竹产业发展有较大需求。另一方面,全县每年采购林木苗木的资金逾百万元,苗木培育前景稳定。据此,县林业局决定大力推进河下林业产业发展。2017年4月27日,雅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县委书记戴华强在该村调研时指出,“河下村要充分利用土地环境优势,林业局要充分发挥行业发展的优势,使部门助推脱贫攻坚学有经验、看有典型!”戴华强书记的指示,进一步坚定了局党委一班人的信心。党委书记、局长李正釙与河下村两委多次进行调研对接,反复磋商后决定在河下村成立合作社,新建一个绿化苗圃,以市场价格机制,为林业局定向培育绿化苗木,既解决村上无支柱产业的问题,同时也能有效解决部门联系贫困村“联系时有钱,撤退后还原”问题。并且商定,在苗圃务工人员必须以贫困户为主,以确保“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双增长。
二、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村中园区
思路决定出路。县林业局会同新华乡党委政府和河下村驻村工作组立即行动起来,加快推进苗圃建设。第一书记刘永嘉和村支书王文兴一心扑在建设上,引导河下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组与村两委其他成员一起,流转和整理土地。村上组织本村贫困群众入园务工,修建生产便道、整修水渠、新建育苗薄膜棚。县林业局指派专人对苗圃建设进行全程指导,对进入苗圃务工的贫困村民进行打药、施肥、除虫、防病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管护方法。短短四个月时间,一个面积20亩的苗圃已经建成。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12万元,培育木槿花9万余株、紫薇500株、桢楠500株、黄柏3万株。高井仁和王文涛都是该村“响当当”的贫困户,在建立苗圃后,他们在其中已务工17个,增加收入1360元。目前,本村村民在苗圃中务工240个,收入达2万余元,其中贫困户参加务工48个,收入3840元,仅此一项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7元。
三、发展特色项目,拓宽增收渠道
在建好苗圃的同时,县林业局注重与河下村驻村工作组的整体联动,全力做好产业扶贫各项工作。针对河下村发展笋用竹适宜地面积多、群众积极性高等实际,县林业局支持种苗等补助资金4万元,新发展种植笋用竹200亩。为实现贫困户家家有增收项目,林业局提供帮扶资金2.8万元,支持28户贫困户养猪56头、养鸡1400只。在此基础上,县林业局还支持资金4万元,帮助河下村开展了以苗圃、村委和村文化小广场为重点的环境绿化美化,争取市委编办支持产业发展资金5万元,对贫困户的居住环境房屋进行了再提升改造。贫困村民王文涛说,“村里建起了苗圃,家门口就有了打工的地方。家里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贫困线,但还是要好好干,争取在苗圃里多挣钱。”截至目前,河下村28户贫困户,家家有增收项目,户户能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