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07-21 16:13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雅安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各县(区)人民政府,飞地园区(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雅安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7月20日

雅安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7〕5号)要求,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及实施步骤

(一)总体目标。

根据国务院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用10年左右时间,通过配套完善灌排和供水计量工程体系,深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分灌区、分区域、分步骤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大力提升农业用水效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到2020年,农田水利设施相对完善的大型灌区和部分重点中型灌区实现改革目标,到2025年全市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7—2020年)。在玉溪河大型灌区涉及的芦山县、名山区率先推进国管水利工程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其余县(区)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改革范围,同步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第二阶段(2020—2025年)。总结第一阶段经验,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确保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1.加快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以县(区)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整合涉农涉水项目,加大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力度,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健全工程完好、配套齐全的灌排工程体系,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落实管护责任,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排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加快供水计量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工程同步建设计量设施,尚未配备计量设施的工程要按照整合连片的原则加快建设和改造,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按照管理权限在分水口以下计量供水;小型灌区和末级渠系根据管理需要细化计量单元,选取合适的计量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实现计量到户。〔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雅电集团,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建立农业水权制度。

1.确定农业用水总量指标。以县(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结合灌溉用水定额、灌溉面积、水文数据、渠系水利用系数、种植结构等因素,逐步把指标细化分解到乡(镇)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明晰农业初始水权。农业初始水权要与土地承包权相匹配,确权到水源、到工程、到地块、到协会或用户,颁发用水权证,权证期限与土地延包期相一致。实行取水许可动态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3.鼓励水权流转。根据用水总量和结构实际需求,探索建立农业用水水权回购和转让机制。鼓励用户转让节水量,政府或其授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灌区管理单位可予以回购,年度清零。在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的前提下,推行节水量跨区域、跨行业转让。水权确定后新增的非农业灌溉用户从水市场购买水权,以水权流转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

鼓励发展农民用水自治、专业化服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用户共同参与等多种形式的终端用水管理模式,探索实行物业化管理。推行“计量供水、配水到户、收费到户、开票到户”的水费计收办法,健全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制度。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末级渠系管护、用水管理、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1.分级制定农业水价。农业水价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农业水价原则上执行政府定价,具备条件的可由供需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节水、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则协商定价;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国管小型灌区农业水价,可实行政府定价,也可实行协商定价。政府定价的,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协商定价的,报同级发展改革、水务部门备案。〔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区别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用水等用水类型并制定不同价格,用水量大或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养殖业用水价格适当高于其他用水类型价格。逐步推行分档水价,适时实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及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3.合理确定水价。加强政府定价成本监审,综合考虑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用户承受能力等,按照逐步达到运行维护成本的原则,合理制定供水工程骨干工程、末级渠系各环节水价并适时调整。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明确对象、方式、环节、标准、程序以及资金使用管理等,补贴标准根据定额内用水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的差额确定,补贴对象主要为定额内用水的种植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建立农业用水节水奖励机制,对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种植结构节水的规模经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给予奖励。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统筹财政安排的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公益性部分维修养护经费、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补助、调水费用补助、高扬程抽水电费补助、有关农业奖补等资金用于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实行财政全额补贴农业水费的县(区),根据自身财力和上级补助情况自行确定财政补贴及奖励政策。〔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

在稳定粮食产量和产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种植茶叶、枇杷、黄果柑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适度调减高耗能水作物面积,建立与区域水资源和气候条件相匹配的农业种植结构与种植制度。积极修建微型贮水池、贮水窖等微型蓄水设施,拦蓄天然降水;大力推广高效灌溉节水技术,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沟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积极推广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深耕整地、秸秆覆盖等措施,提升天然降水利用效率。开展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用水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工作机制。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统一组织协调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统筹协调解决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各县(区)政府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安排负责落实推进本行政区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二是强化协调配合。各县(区)发展改革、财政、水务、农业部门要认真履职,强化协调配合。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核定供水价格、制定差别水价政策等,财政部门负责研究落实农业水价财政补贴政策和资金管理,水务部门负责末级渠系和配套计量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业水权、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等,农业部门负责种植结构调整、推广农业节水措施等。

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市级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督导,通报各县(区)工作进展情况,同时纳入对各县(区)政府的目标考核,各县(区)纳入对乡(镇)的目标考核。全市各级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要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性高、工作有成效的地区倾斜。

四是创新投入机制。鼓励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依法依规开展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多方面、多形式筹集资金,加快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计量设施建设,完善灌排工程体系建设,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造良好的工程基础条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鼓励和引导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劳筹资等方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解读,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引导用水农户树立节水观念、增强节水意识,保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平稳顺利实施。

附件:雅安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雅安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白 云  副市长

副组长:陈 武  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 员:张豫康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江 洪  市财政局副局长

杨晓波  市水务局副局长

梁 刚  市农业局副局长

程德新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由市水务局副局长杨晓波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日常具体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