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石棉县重举措发展精准扶贫养蜂项目

来源:市农业局 发布时间:2017-05-12 15:32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养蜂生产是石棉县今年新发展的一个精准扶贫重点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组织,养蜂项目初见成效。

一、党政重视,部门配合,精心组织。

县委书记苟乙权等主要领导多次在扶贫攻坚会议和生产调研中强调,要发展一批“后劲强、持续造血、销路效益有保障”的产业,并要求做好养蜂、香菇种植等项目的调研、规划和实施,因地制宜做好精准扶贫示范带动。在全县精准扶贫养蜂项目建设中,县畜牧局作为牵头单位,与县扶贫、财政等部门和相关乡镇、贫困村,以及县中华蜂养殖协会进行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做好了项目调研、规划、资金拨付、种蜂引进和集中放养等前期工作,有力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科学规划和资金保障。

在今年2-3月,县畜牧局与县中华蜂养殖协会多次进行座谈、讨论,深入贫困村进行调研,到雨城区沙坪镇中坝村九层岩养蜂专合社考察学习。通过调研,石棉县气候适宜,有丰富的黄果柑、枇杷和林间山花蜜源,适合发展养蜂项目。结合2017年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养殖意愿,共规划了友爱村、田湾村等9个扶贫村95户贫困户养蜂项目。引进种蜂950箱(群)及配套工具,县财政解决扶贫资金70万元,其中种蜂及配套工具50万元,购买3年技术服务费20万元。

三、积极探索PPP项目机制,确保扶贫项目顺利实施。

由于县农业、畜牧等部门缺少养蜂技术人员和养蜂发展经验,石棉县在精准扶贫养蜂项目实施当中,积极探索“政府付费”、“企业建设”、“移交贫困户”、“部门监管”的 PPP机制。县畜牧局通过签定养蜂合同将种蜂及配套工具组织引进和后续3年的技术服务,交由县中华蜂养殖协会负责实施。

4月初,县中华蜂协会将项目规定的种蜂及配套工具采购回来后,在全县黄果柑花源、山花丰富的地方精心选择9个集中养殖培训点,选派9名养蜂师傅,进行为期15天左右的集中养殖培训,再分发到各村放养。在此期间,一是县畜牧局与集中养殖培训点所在乡镇密切配合,积极做好周边果农的协调工作,特别是要错开农药喷施的时间节点,确保放养安全;二是协会养蜂师傅对选派贫困户代表进行手把手培训,确保贫困户代表全方位掌握养蜂技能;三是确保外地引回蜂群适应本地气候环境条件,并通过扩群或者短期产蜜效益激发贫困户养蜂积极性,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四、做好宣传与效益引导。

为了提高贫困户养蜂积极性,带动全县养蜂产业发展,在4月18-21日,县畜牧局在4个集中养殖培训点,分别召开了精准扶贫采蜜现场会,对刚引进回来采蜜12-15天的蜂群进行采蜜示范。现场会上,对44户440箱中的124箱进行现场取蜜,共取蜜380公斤,并按160元∕公斤现场销售205公斤,收入3.28万元。此次取蜜产值达到6.08万元,平均每箱产蜜3.06公斤,户均收入1382元。据此预计,9个贫困村95户贫困户引进的950箱种蜂,全年可采蜜9500公斤,收入152万元,户均可增收1.6万元。

采蜜现场会上,县广播电视台进行了现场报道,项目贫困村的“五个一”帮扶力量、村组干部、贫困户代表,积极参与了现场采蜜和蜂蜜销售,共同见证了短短半个月就见到了喜人的养蜂效益,普遍看好精准扶贫养蜂项目的发展前景,短时间内提升了养蜂在脱贫攻坚中所起的作用。

五、积极探索扶贫养蜂利益合作运行机制。

贫困户普遍存在“散、弱、贫”等问题。为保证项目长期持续有效发展,探索其利益合作机制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石棉县在9个村精准扶贫养蜂项目实施中,正在积极引导、探索一种三方利益共享机制,贫困户以起始蜂群及工具(扶贫资金)入股、统一养蜂户(可以是非贫困户)以年工资入股、村集体以监督和销售等管理入股,分别计算股份和效益分成,并鼓励追花夺蜜多产提成、营销提成等激励办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