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节后用工市场总体趋稳 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明显

来源: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17-02-21 08:45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一、我市节后用工市场主要特点

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求职升温。春节后,随着务工人员的逐渐返回和招聘旺季的到来,企业招工和劳动者求职人数明显增多,人力资源市场不断升温,求人倍率达到1.5,同比增长2%。从市人力资源市场节后招聘会情况来看,二、三产业成为招工主力军,各类用工企业提供招聘岗位数达到4000余个,其中技能人才、普工、销售人员等需求较旺盛;求职人员以45岁以下的人员为主。

园区企业用工总体较好。我市工业园区企业90%以上员工已返岗,制造类企业用工情况较往年稳定,但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一线操作岗位比例相对减少,而管理岗位相应增多。中恒天、新筑通工、格纳斯光电等经开区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受到求职者青睐。部分县(区)工业企业用工能力有所提升。荥经县,一名微晶、一名合金、华盛冶金、建寅建材、开全实业等制造企业招工需求近400个。芦山县,琪雅服装、贵钧纺织等以纺纱制衣业为代表的制造企业用工需求达300余个。天全、汉源、宝兴等县企业用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

第三产业带动就业明显。生产生活类服务业需求增加,特别是汽车销售人员、信息技术人员需求明显增加。酒店餐饮服务业基层员工流失率较大,需要长年招工补充人员。在市区,万达广场、吉选超市、西康商业广场、劲浪体育、全友家居等节后提供用工需求400余个。宝兴县、名山区旅游业拉动服务、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发展。

招工难求职难短期内难以化解。我市发展较好的雅化集团、三九药业、建安车桥、新筑通工、王老吉、亿新钙业等企业需要的多为技术工人,同时对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也有需求,而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不能满足其用工要求。今年,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人员明显增多,但是人力资源素质整体不高,特别是年龄大、学历低、技能差的人员,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个别人员面临长期失业或退出求职人员队伍。同时,求职者在选择单位时往往会考虑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工资待遇、照顾家庭等诸多因素,多元化的求职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结构性矛盾。

农民工返岗率维持在中等水平。节后,农民工陆续回城务工,一部分返回原来工作岗位,一部分进入人力资源市场重新寻找工作岗位。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农民工选择返回原来工作岗位,主要为技能人员和管理人员,具有相对较好的工作条件。从务工地域来看,省内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阳、绵阳等地,省外多集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京津、新疆、西藏等地。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是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和居民服务。

农民工倾向于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出务工成本上升,劳动报酬差距缩小,家庭得不到照顾等影响,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倾向于在家乡就业。位于芦山县工业园区的琦雅服装有限公司,就有一大批曾经的外出务工人员,很多人现在的工资虽然比外出务工低一些,但是考虑到生活成本等因素,选择了在本地公司上班。受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影响,一些在外务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和资金的人员,倾向于回乡创办企业。还有一些农民工由于自身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就业竞争力不足,也不再选择外出务工。

二、促进用工市场健康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是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突出项目、开放、园区、企业“四大工作抓手”,抢抓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抓住“项目年”建设和提振实体经济带来的更多就业岗位的机遇,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围绕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稳定就业份额。围绕生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和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新兴先导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培育就业的新形态。

二是促进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不断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创业潜力;更大力度地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着力解决创业的资金短缺困难;加强孵化载体和众创空间建设,建立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搭建展示创业项目、寻找合作伙伴和创业投资人的平台,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三是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围绕雅安重点产业发展和劳动者需求,实施专项职业培训行动,加大新工种开发力度,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培训向园区集中、向企业倾斜,努力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四是积极搭建人力资源对接平台。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培育和发展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市内外企业联系,广泛收集和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发挥好政策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