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石棉县念好“五字诀”务实做好少数民族语言过渡工作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10-31 09:14
浏览次数:
字体:
[
大
中
小
]
收藏
收藏
打印
办点开班“全”。雅安市石棉县为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人口12.4万,少数民族人口3.2人,多散居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高山地区,10年来在全县10个少数民族乡和部分汉族乡陆续开办32个少数民族语言过渡班,实现语言过渡班在少数民族乡村的全覆盖,每年有力解决1270余名少数民族学前娃“汉语”语言障碍。
办学理念“新”。以乡镇中心校集中开办为基础,少数民族较大村落申请办学并由政府组织新建校舍后开办为辅,统一招聘“双语”教师并由县财政支付工资,学生的入学、教育、教学纳入中心校管理,教育局负责业务指导和办学条件的监管,并全面开设语言、计算、优育、写字、音乐、班队等标准课程。
基础设施“实”。紧抓石棉县灾后恢复重建、薄弱学校改造、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建设机遇,近年来,新建语言过渡班校舍及运动场7620余平方米,高标准配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语言过渡班基础设施均衡完善。截至2016年,本级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580余万元,用于少数民族语言过渡班教材费、作业本费、教师工资减免。
资金保障“强”。全县5—6岁的少数民族幼儿一律就近免费入学,教师工资、教材费、作业本费等全额纳入政府预算;县财政每年筹措专项资金75万元,准时发放32位语言过渡班“双语”教师工资;积极申请语言过渡班纳入凉山州学前教育政策范围,参照“两教一保”“一村一幼计划”内容,双语教师享受省财政每人每月2000元补贴。
教师培训“优”。“双语”教师尽量在少数民族语言过渡班本地招聘彝、藏大中专毕业生担任,全员纳入省市培训提升计划,每年县级以上业务技能培训和校级教师职业道德培训需达60课时以上,片区组织教师开展少数民族语言过渡教研每学期12课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