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治理办的要求,我市天全县、芦山县等2个县、雨城区中里镇等9个乡镇、雨城区大兴镇徐山村等20个村庄(社区)纳入2016年度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镇村争创范围;雨城区合江镇张山村等25个村(社区)纳入2016年度雅安市市级环境优美示范村(社区)争创范围。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8月24日召开的全市扶贫村环境治理暨环境优美示范创建工作专题会会议精神,多方位整合力量,强化工作措施,通过对照标准、细化方案、倒排工期、建立台账、加强督导等,加快推进2016年省级、市级环境优美示范创建工作。
雨城区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衡彤、区委副书记、区长苟乙权任组长,区政府杨定伟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治理办设置专项督查考核小组,严格督促项目实施。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对岩镇殷家村、大兴镇徐山村、合江镇张山村等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和扶贫新村建设资金,积极争取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将环境优美示范创建与扶贫开发、新村建设、产业培育相结合,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三是借势外力助推创建。雨城区合江镇张山村与雅泉茶厂、合江镇茶叶协会签订互助协议,共同推进创建工作。中里镇结合景区打造和筹备第三届中国(雅安)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投资大会,投入资金20余万元,重点对雅上线私搭乱建的彩钢棚进行拆除和整改,沿线风貌得到较大提升。
名山区充分结合2016年环境优美示范创建和扶贫攻坚两方面的要求,做到相辅相成、双抓双促。特别是名山区蒙阳镇蒙山村地处蒙顶山旅游景区,既是2016年争创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也是全市2016年拟脱贫的贫困村之一。名山区治理办发挥作为蒙山村扶贫帮扶联系单位的主动性,积极与蒙阳镇党委政府一同组织召开村支两委干部会,整合环境优美示范创建与脱贫攻坚的要求,对照考核标准,就项目实施广泛征求村组干部与村民的意见,确定最终实施项目。目前,蒙山村已投入扶贫资金25万元,对辖区37户贫困户入户道路进行硬化;投入资金2.7万,积极推行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开竞标形式,确定垃圾清运承包人;重点加强农家乐沿线及贫困户周边环境治理,以良好的环境形象助推环境优美示范创建、脱贫攻坚如期如实实现、旅游产业发展。
宝兴县根据2016年纳入争创范围的1镇6村全部集中在灵关镇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灾后重建成果,结合创建石城灵关4A级景区工作,加快推进环境优美示范创建。一是因地制宜,细化方案。结合镇、村实际,制定《灵关镇争创2016年度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实施方案》及分村实施方案,按照工作方案,形成镇、村上下联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还根据实施整治内容的需要,具体细化到村、组、户,对照标准,按户逐一推进。二是紧抓重建契机,做好巩固提升。灵关镇及各村环境基础设施重建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各村环境面貌、环卫设施、绿化美化、房屋风貌等全面结束,重建惠民成效逐步增强,为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各创建单位积极开展微环境治理、常态化保洁等,做好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
汉源县一是积极编制实施项目,完善资金保障。汉源县治理办牵头,联合有关乡镇开展实地摸底调查统计,结合乡镇、村组实际情况,对创建实施项目进行初步预算,并上报县委财经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制定实施方案,要求各创建单位认真对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四化“达标考核评分细则》,明确创建任务,明确项目实施范围、内容以及各项工作完成的时间节点要求,做到方案细化分解、责任层层落实、时间倒排精准,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石棉县一是及时传达有关会议精神。8月25日,石棉县组织纳入争创范围的1乡5村涉及的乡镇乡长、分管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村支两委负责人召开2016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及时传达了8月24日全市扶贫村环境治理暨2016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创建工作会议精神;对创建工作进行详细安排,要求各创建乡村再次细化实施方案,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二是创建项目实施全面启动实施。擦罗乡完成改厕改厨改圈142户、改危房1户、新建垃圾处理池10个、新建停车场2个、广场3个、花台20个、院坝硬化18000平方米、机耕道、联户路硬化率100%,投入资金2万元,改装垃圾车14辆。美罗乡牟家村争取资金94.2959万元,新建渠道8.095km,整治渠道2.7km,整治山平塘8座。新民乡双坪村完成一、二组3.64公里机耕道硬化;投入资金5万元,修建垃圾池7个。各创建单位全面启动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