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26个贫困村,主要集中在高山无产业支柱乡镇,主要农作物以玉米、洋芋等传统农业为主。农民种植技术比较落后,也没有新农业技术支撑,经济效益较低。针对这种情况,石棉县农业局、科技局积极抓住“精准扶贫”契机,向26个贫困村派科技特派员和农技员26名,肩负起贫困村黄果柑、枇杷、蔬菜、中药材、核桃、牛、羊、草科鸡等产业科技扶贫攻坚工作。“产业+科技”扶贫取得实效。现以栗子坪乡为例,进行“产业+科技”扶贫剖析。
栗子坪彝族乡是全县“产业+科技”扶贫任务最重的乡,全乡26个贫困村,栗子坪乡就占3个,不仅是中高山纯彝族村,而且大部分贫困家庭是因病、因残、因学致贫。
今年4月份,派驻“产业+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员在掌握元根村、西冲村、孟获村,119户彝族贫困户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愿望基础上,同乡村组干部和驻村第一支部书记共商“产业+科技”扶贫计划,把78户贫困户作为产业科技扶贫攻坚主战场,“零”距离开展产业调研、论证,邀请专家开展产业发展培训,因地制宜,选准产业,科学实施,精准发力。驻村科技人员在尊重和保护精准扶贫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基础上,“产业+科技”扶贫同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取得较好实效。
对元根村50户173人精准扶贫户实行“一对一”产业科技联系扶助,在核桃林下套种新品种黄豆104.5亩,并带动彝族同胞林下种植蔬菜、中药材等“短平快”脱贫项目,总面积达210亩,近日,又试种台湾大黑莓豌豆3亩,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5个,新技术4项,“核桃+蔬菜”产业扶贫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在孟获村,紧紧将生态文化旅游与“产业+科技”扶贫有机结合,扶持22户贫困户采用地膜覆盖方式,种植韩国白玉春萝卜示范基地20.5亩,种植特色中药材川乌56.5亩。重点加强22户贫困户105人技术帮扶,“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双重举措,着力增强“产业+科技”扶贫的自我发展能力。紧跟农时和生产需要,开展种植技术跟踪服务和培训,实现“产业+科技”扶贫无缝对接,主推新品种、新技术全覆盖,促进主导产业持续增效。
在西冲村,引进龙头企业2家(雅安市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石棉县高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投入资金90万元,科技扶贫资金投入1.6万元。引导农户核桃林下套种花魔芋332.5亩,目前长势良好,10月可采挖上市,可产魔芋300吨,预计收入90万元。
为解决销售问题,驻村科技人员从西昌、攀枝花联系蔬菜经销商进行批量收购,目前,孟获村种植的20.5亩萝卜和元根村黄豆已基本采收销售完毕,56.5亩鲜川乌(中药材)9月底可上市,届时,可产鲜川乌约65吨,预计收入50万元。“产业+科技”扶贫可帮助三贫困村增收近180万元,有效增强栗子坪贫困村“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