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凸现文化灾后重建亮点

来源:文体广新局 发布时间:2016-03-22 15:57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3月上旬,省文化厅副厅长向华全带队赴我市督导文化灾后重建并调研基层文化建设,向厅长一行对我市文化灾后重建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认为文化重建提供了推动全面重建的文化力量,发挥了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乡村基层文化阵地及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突出了亮点,切实体现了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要求。

一、整合资源,阵地建设见成效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初见成效。以县(区)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以灾后恢复重建中建成的新村聚居点为依托,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多元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已恢复重建文化馆7个,图书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3个,让灾区群众在住上好房子的同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实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探索创新,重建实践出经验

各地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了较好的实践经验。

天全县探索文化院坝建设新模式,扩大基层文化阵地的覆盖面,让老百姓就近享受到文化惠民春风。先在县城境内相对偏远的村落寻找具备开展文化活动基本条件的农家乐和私人院坝,经考察论证通过后作为基层文化院坝的建设试点。在此基础上,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建设目标,分期分批打造文化院坝建设试点。同时探索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了文化院坝日常活动的正常开展,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也推动了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工作。

雨城区中里新村依托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在援建项目基础上,地方配套实施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生态绿道、农耕文化博物馆等休闲、文化场所,按照“改善民生、优化功能、提升品质”的要求,精心打造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了集便民服务、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综治调解、乡村大舞台等于一体的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实现了“行政最小化、服务最大化”。

荥经县将“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项目与生态旅游文化融合,积极探索将公益性文化事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实践。龙苍沟镇周坪村因地制宜,创新文化院坝建设形式和内容,选择具备基本条件的乡村农家,分别打造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惠民文化、平安文化、砂器文化、廉政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院坝集群,每个文化院坝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休闲娱乐场所,让普通的乡村旅游变成文化之旅,为当地生态旅游经济注入了鲜活生动的文化元素。

三、注重感恩,精神家园呈亮点

在基层文化阵地打造中注重融入感恩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元素,在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设置感恩专题宣传栏、感恩碑等,宣传栏及时更新感恩信息,让当地群众了解感恩、宣传感恩、铭记感恩。在节庆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感恩文化活动。让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真正成为群众的活动基地、学习基地和感恩基地,让感恩成为灾区群众自觉的心态,并以此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