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在省厅的正确指引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提振精气神、聚力抓重建、下水破难题”的总体要求,突出灾后恢复重建,切实抓好灾后就业促进工作,切实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抓好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切实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抓好灾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灾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为雅安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
一、劳动就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非公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等多项民生指标趋于常态且显现平稳增长态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企业用工规模保持稳定。
第二产业中用人需求最大的依然是制造业,占需求总数的32.9%,其次是建筑业,占需求总数的8.14%。第三产业岗位需求比重为37.04%,较去年下降8.91%。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需求比重上升1.88%,住宿和餐饮业需求比重下降5.9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需求比重下降5.31%。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323人,比去年减少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4%,比去年下降0.05%。新增被征地农民4.5万人,其中劳动年龄内人员达2.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969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64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852人,分别较去年减少2648人、5401人、5909人。
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779152人,比上年增加710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6452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276262人、省外80190人),比上年增加7400人。
201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5149人,比去年增加690人,就业率达90%以上。累计促进115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比上年增加10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70个,比上年增加32个。2011级藏区“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超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
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20815个,求职者人数13803人,求人倍率为1.5。与去年相比,市场提供岗位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下降22.67%和21.95%,求人倍率降低0.02%。
二、社会保险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合计323330万元,比上年增加83297万元,增长率为34.7%。待遇支出合计301987万元,比上年增加75389万元,增长率为33.27%。
(一)养老保险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8802人,比上年末增加 50410人。其中,参保职工196238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32564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3620人和26361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49181万元,比上年增加73498万元,增长率为41.84%。待遇支出220763万元,比上年增加 50123万元,增长率为29.37%。年末基金累计结存409310万元。
年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6500人,比上年末减少27785人。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3611万元,比上年减少577万元,下降率为13.78 %。待遇支出13687万元,比上年增加1171万元,增长率为9.36%。基金累计结存25802万元。
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166.6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75元。基础养老金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130330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98.44%。
(二)医疗保险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7760人,比上年末增加7428人,其中参保职工129153人,参保退休人员70368人,参保农民工18239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 594人、2278人和4556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5452人,比上年末增加12894人。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到21.3万元,比上年提高1.3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到13.4万元,比上年提高0.4万元。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83.05%和75.46%。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53854万元,待遇支出4893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7811万元和18931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6.96%和63.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4058万元,待遇支出1029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935万元和3843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9.94%和59.6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69126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存4506万元。
(三)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4851人,比上年末增加1193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14464人,比上年末增加 2151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20981人次,比上年末增加 2508人次。
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每人每月875元,比上年增加126元。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5600万元,比上年增加433万元,增长率为8.38%,待遇支出2186万元,比上年增加569万元,增长率为35.19%。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5694万元。
(四)工伤保险年末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94203人,比上年末增加 9824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9987人,比上年末增加 1514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1304人,享受伤残待遇人数1049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69人和160人。
调整提高工伤保险待遇,1-4级和5-6级月调待标准分别为280元/人.月和220元/人.月,分别比去年提高20元/人.月和10元/人.月,最低伤残津贴1675元/人.月,比去年提高185元/人.月,供养亲属抚恤金月调待标准120元/人.月.比去年提高10元/人.月。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4833万元,待遇支出47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75万元和415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2.11%和9.51%。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967万元。
(五)生育保险年末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 73503人,比上年末增加22420人。全年共有2171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361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193万元,待遇支出134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22万元和337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7.21%和33.37%。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914万元。
三、收入分配全部单位职工平均工资39548元,比上年增加4075元,增长率为11.49%。全市最低工资标准1250元/人.月,比上年增加180元,调增幅度为16.82%。
实现劳务收入437761万元,比去年增加54761万元,增长率为14.30%,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12281元,比去年增加1357 元,增长率为12.42%。
四、人才队伍建设年末全市共建立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四川省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雅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高级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共有技工院校2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12个,就业训练中心9个。
全年共引进国外知名专家6人,实施引智项目11项,组织32位专家到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546人、就业技能培训12766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3211人、品牌培训1726人、创业培训2772人。全年为25435名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21620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年末专业技术人才3.84万人,其中高级职称3389人(正高101人)、中级职称12127人、初级22884人。技能人才2.61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36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87人。
五、公共人事管理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公务员(包括参公人员)377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79名(其中考核招聘紧缺专业技术人员 581名)。年末全市公务员(包括参公)12272人、事业人员24894人。通过“三支一扶”基层项目聘用大学生124名。对灾后重建期间表现突出的90个集体和个人给予记功奖励。在全省率先建立面试考官库随机抽取系统,完成市级人事考试指挥中心建设,全年顺利组织各类人事考试29次,参考43196人。圆满完成军转安置任务,全面落实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全市全部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2%,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89.5%。截至2014年底,全市经编制部门批复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达9个,建院率达100%,建成各类调解组织847个。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主动检查用人单位2174户,涉及劳动者104380人;接受投诉案件287件,举报案件53件,结案 340件,结案率为100%;参与处理突发事件5件,涉及劳动者 103人;为6296名劳动者追回工资4771万元。
七、就业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我市1229个行政区划,共设立服务窗口1187个,街道、乡镇、社区建成率100%,其中100个乡镇(街道)平台纳入灾后重建项目实施,综合达标率64%,雨城、名山、石棉启动村级平台试点工作。
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项目共开工121个,开工率100%;完工项目61个,累计完工50.41%;累计完成投资8807万元,完成规划总投资的36%。
加强社会保障卡发放应用,社保卡持卡人数80.11万人。
注: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故有部分统计数据与在此之前公布的数据略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