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15年1至8月改革情况总结

来源:市供销社联合社 发布时间:2015-10-15 19:34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一、供销系统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工作基本情况

(一)鼓励和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今年以来,我社对名山区蒙峰茶叶专业合作社、香水苗木专业合作社两家国家级示范社和汉源县燕山红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等七家省级示范社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合作社在财务制度、议事制度、二次返利等方面进一步进行规范,切实使示范社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启动三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任务已完成二个。汉源建立“汉源湖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入农户3千余户,包含黄果柑、核桃、苹果葡萄、梨等种植合作社和养猪专业合作社。石棉县建立“石棉黄金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入农户2千多户,联合社黄果柑产值占全县的70%。目前,两个联合社已开始运转,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正完善之中。

(二)加快构建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创新

一是进一步发挥农资主渠道作用。鼓励社有农资企业打破传统思维和经营模式,创新建立农资电子商务。名山富民农资公司和电信合作已在百丈镇建立电子农资经营点,荥经一民和天全禾源农资公司的农资电子商务正积极筹建中。

 二是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各区县结合自身优势,探索“互联网+供销社”的发展之路。雨城、汉源、石棉供销社正积极筹建电子商务公司,国庆前有望上线运营。

三是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社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多种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系列化服务,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资服务方式,推动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加快农资物联网应用与示范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系统企业、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6800多亩,签定土地部分托管协议1200多亩。芦山县供销社为推动灾后产业重建,正筹建土地托管公司。

四是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各区县发挥供销系统独特优势积极参与灾后重建新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市供销社系统在新村建立67个综合服务网点,12个再生资源回收点。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为深化改革打牢思想基础。全市供销系统积极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共雅安市委办公室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雅安市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工作及责任分工方案>》,掀起学习、讨论的热潮,使全市供销职工充分认识深化农村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清今后供销社事业的发展之路。

(二)深入调研,找准问题,为深化改革找准出发点。5月起,市供销社分组对各区县进行调研。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社有资产基本情况和农村经营网点实有数等情况进行摸到调研。近期将对调研情况进行汇总,7月初形成调研报告。

(三)加强合作,开门办社,为深化改革增添动力。供销系统是老系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不足。此次深化改革中,全市供销系统发扬合作精神,主动和省社邦力达公司、老邻居超市连锁公司以及电信、联通和雅安云谷等有实力的企业联系,采取战略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联合发展,为改革增添了动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奖励、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供销社作为具有独特法律地位的部门,其奖励、激励机制也应有别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广大供销人的改革热情。

(二)人才缺乏。供销系统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人员老的老、小的小,年龄结构不合理。同时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

(三)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致使有的区县改革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以点带面,规范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备在7月和市农工委联合召开专业合作社现场经验交流会,采取现场看、专家讲、示范社讲、领导讲等形式,让大家明白怎样做才能使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二)探索建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扶持办法。完成建立名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同时,探索建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扶持办法,让联合社在统一行业标准、统一营销、统防统治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健全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等网络,加快形成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服务新格局。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力争年内有供销电子商务公司上线经营。

(四)进一步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争取年内在土地托管方面有新的、实质性的突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