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惠民工程。紧抓灾后重建机遇,加快推进市、县(区)、乡镇、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建成综合文化站139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017个、农家书屋 1029个。
(2)人才培育工程。配备乡镇文化专干105人,加强基层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组建民间文艺社团、文艺队292个,以“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心”为基础,建立三级“传、帮、带”人才管理体系,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19个,市级非遗项目30个,县(区)级非遗项目83个,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233人。
(3)文艺惠民工程。大力开展“送文艺到基层”、“电影村村看”、“图书流动车”等送文化下乡活动。今年以来,文艺演出682场次,播放电影10899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