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浅谈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发布时间:2015-05-20 17:04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品药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事关公众身体健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已对此进行了全新定位,作出了全新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将食品药品安全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部署。根据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市()、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我县已新组建成立了食药监局,各乡镇均设置了基层食药监管所。一年多来,我局紧紧围绕群众比较关注的食品药品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狠抓食药日常监管与行政执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但是,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还存在诸多困难,监管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干部、动力在创新。结合我县实际,浅谈一下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基层监管所建设基本情况

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根据《石棉县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石府发〔201322)和《石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石府办发〔201359)文件精神,我县重新组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现了人员、职能、编制划转,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完成了岗位设置。全局行政编制15名已全部到岗(含原县食药监局9名、县工商局划转5名、县质监局划转1);领导职数按照13副配备。新组建了县食品药品稽查大队、中队,稽查机构行政执行法类事业编制32(县大队15名,乡镇(街道)17)。通过公招稽查大队、片区稽查中队执行人员15(县大队6名,乡镇9),还缺编17名。全县17个乡镇(街道办)均已挂牌成立了乡镇食药监所,由一名乡镇副书记或副乡镇长担任食药监所所长,办公室设在党政办或其他办公室,无单独办公场所;有工作人员1—2名,其中有8个乡镇配备了一名专职人员,其他乡镇均为兼职人员。当前,全局有执法车辆2辆,照相机3台,复印机1台,电脑21台。

二、基层监管所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各乡镇食药监所结合当地实际,通过赶集日、坝坝会、培训会等形式大力开展食药安全宣传等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不断强化群众食药安全意识。相继召开了农村聚餐食品安全培训、校园食品安全培训会等专题会议,对辖区内的学校、医院、食品生产经营户、食品安全协管员、乡村厨师等单位和进行人员集中培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召开培训会30余次,培训人员达8000余人次,发放食药宣传资料13000余份,受咨询1000余人次。

2.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先后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检查周、春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等行动。共出动执法车辆67台次,执法人员185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000余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5份,查获过期、变质等问题食品22个品种约124公斤。同时,加强农村聚餐的监管,建立健全农村家宴、重点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机制,重点旅游景区、大型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面达100%,农村家宴业主申报率达95%

3.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调查工作。为进一步掌握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基本状况,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按照我局的工作部署,各乡镇食药监所相继召开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调查工作培训会,通过座谈、走访、公示栏等方式宣传此项工作。通过进村、入户、入企,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逐户进行全面调查,并按照要求填写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情况调查表,完成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调查工作。

三、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薄弱。目前,全县只有8个食药监所配有专职人员,而且这8名工作人员是我局的片区稽查中队执行人员担任,其他乡镇均为兼职人员。因兼职人员工作量大,任务重,不能全身心投入食品药品监工作;专职人员因只有1人,身单力薄,工作又受乡政府领导,形不成战斗力。虽然,各乡镇在重大节假日也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检查,各村(社区)配备了安全协助员,但监管不能常态化,监督网络松散,基层监管工作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还存在不少肓区和死角。据调查,全县98%以上的乡镇、街道办无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专项经费安排,乡镇的兼职监管人员,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无工作补助,没有激励机制,监管工作难以到位。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虽然有一定的报酬(每月200),但有部分人员工作不积极主动,没有发挥作用,形同虚设。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基本上靠县食药监局监管人员下到网底进行监管,工作显得力不从心,监管工作无法全面有效落实,特别是缺乏对农村地区、边远山区的监管,出现有监管盲区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手段滞后。目前,基层行政监管执法一直沿袭过去的监管办法,监管方式单一,除日常监管外,主要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和集中整治工作;或者根据群众举报进行监督检查,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执法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监管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不高。县局没有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没有食品药品安全检测车,执法监管缺乏技术手段支撑,日常监管仅停留在等原始手段,对于食品药品高科技造假显得无能为力。没有配备专业检验人员,监管人员日常监督进行的食品快速检测,不具备出具法定效力检验报告的能力。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设施不完善。目前,乡镇食药监所无单独办公场所,基本和其他部门的股室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达不到标准化基层食药监所的要求。同时,执法装备不够,不仅没有执法车辆,甚至连最基本的电脑、摄影摄像等取证设备都没有,快检设备也严重不足,只有新棉食药监所有一套,严重影响了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个别乡镇政府认识不到位。个别乡镇政府没有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认识不够,对食药监管停留在口头上墙面上纸张上,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

对食药安全管理蜻蜓点水,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工作不主动,更无工作创新。对食药监所建设支持不够,认为是县食药监管部门一家之事,与己无关,基本不过问;不能从经费、装备等方面支持食药监所的建设。

三、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充实基层监管队伍,尽快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加快充实食品药品监管队伍步伐,采取考录、选调等多种办法,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尽快配齐食品药品监管力量。特别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和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联络员,务必做到村村有协管员、小组有信息员。为有效地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延伸监管触角,使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乡村两级除配有专兼职监管人员外,还应适当聘请社会监督员,并落实其工作报酬,以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完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手段,尽快提高监管效能。一是加强基层监管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一个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建成覆盖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药品电子监管网络,把现代化科技手段延伸到基层,以便于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动态管理。二是强化监管检验体系建设。基层执法人员除加大开展日常监督快速检测工作力度外,还应配备高科技流动食品药品检测车,这样才能将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扼杀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强执法装备建设。要配备足够的取证设备和能适应基层监管工作的交通工具,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准确、快捷的技术支撑。

()加大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经费投入,确保监管工作有序开展。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特别是基层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实施的是生命健康幸福工程,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切实解决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问题,不但要有人监管,还要有钱监管,这是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加大经费投入:一是加大对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投入。对于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经费,县政府应有一个保底预算规定,按人口和监管数量的多少明确预算经费。对基层监管所和乡村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工作经费应该给予特殊考虑,并得到保证。二是要落实宣传培训经费。要保证宣传工作常态化,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公众喜闻乐见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从业者安全意识、防范意识、法律意识,引导全民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要强化对基层监管人员特别是乡村两级监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监管能力。三是要加大监管信息化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投入,提高基层监管技术水平和监管保障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