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蟹螺堡子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项目
二、建设地址:石棉县蟹螺乡
三、建设内容:项目拟投资5000万,建设景区入口服务区、生态步游道、观光平台、乡村民俗酒店、民俗文化广场、民俗生态博物园、生态果蔬园、户外运动场、朝拜区、景区标识标牌。
四、建设条件:
1.政策支持。四川实施“旅游提升计划”、地震灾后旅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为景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2.旅游开发资源条件。石棉县改造提升县城至蟹螺堡子道路,已完善了蟹螺堡子内部路网,实施了村寨风貌塑造,增设了部分旅游标识牌等。蟹螺堡子江坝村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并已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蟹螺堡子东北部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西北部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南边冕宁彝海、西昌邛海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都至蟹螺堡子公路沿线分布的朝阳湖、百丈湖、蒙顶山、碧峰峡、上里古镇等景区景点皆可与蟹螺堡子形成资源共享。随着全国古城、古镇旅游开发火热,同质化趋势日益严重,古村落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已成为稀缺资源和稀缺产品。
3.气候条件。蟹螺堡子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年均日照时数1237小时,平均海拔高度约1500米,具有冬春干旱无严寒、夏秋无酷暑特点。
4.民族民俗文化特色。蟹螺堡子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土司文化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村寨,居住在区域内的尔苏木雅藏族族群被专家、学者称为我国西部民族文化走廊的“活化石”,每年农历冬月十五为木雅藏族晒佛的日子,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尔苏藏族的环山鸡节。尔苏藏族使用的图像文字比纳西东巴文字还早,为华夏大地秋日过新年之唯一族群,其独特年节“环山鸡节”被列为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要素保障:
1.交通保障。石棉县是成渝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康藏地区的重要结合部,为川西交通枢纽次中心。石棉县北距成都260公里、雅安120公里;南至西昌150公里;西到康定170公里。距乌斯河火车站90公里,甘洛火车站42公里。京昆高速公路、国道108线、川云西线、川藏南线横贯全境,是成都至攀西旅游线路必经之地。蟹螺堡子(含江坝村、猛种村、木耳)位于石棉县西南部,距石棉县城18公里,与甘孜州九龙县洪坝乡交界,国道549公路从此经过,交通条件良好。
2.其他要素保障。项目四至界限明确,与周边无行政管理边界争议,区域内土地、林地权属清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通讯已实现全覆盖。
六、投资效益:
估算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限2~3年,项目运营后预计每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可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5000~650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约3~5年。
七、前期工作:已完成项目初步规划、落实部分建设用地。
八、联系项目人:
古勇 石棉县投资促进局 0835-886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