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8月,全市完成抽验药品604批次药品,已完成其中的249批次药品的微生物检测项目,重点检测了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梭菌及活螨等指标,检出有1批次药品不合格。
本次监督抽验在药品微生物方面质量安全总体稳定,未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等问题。通过检测分析,全市药品在微生物方面主要存在细菌总数超标,说明有的生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卫生条件控制不严、贮存不当等问题。
影响药品储存的自然因素主要有:
1.温度:应严格按照药品储存条件储存药品,特别是储存有温度要求药物应按照温度要求贮藏保管。
2.湿度:空气中湿度过大,有些药品会发生潮解、变形、生虫、霉变或稀释;湿度过低,会发生风化或干裂。一般药品的贮藏相对湿度应在45%~75%范围内。
3.光线:光线中紫外线可促使药品变色、分解氧化。因此,有避光保存的药品应按要求避光保管。
4.空气:空气是各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中对药品影响最大的是氧气。氧气是引起药物氧化反应的基本因素,因此,应根据要求密闭或密封贮藏保管。
5.时间:有些中成药因其性质不稳定,尽管贮藏保管条件适宜,但时间过长仍会失效。因此,中成药的标签必须有生产批号和使用期。药物应在使用期内使用。
对此,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应该重视药品的管理,注意储存条件的控制,保证药品在合格的储存条件下储存保管,减少药品的微生物污染。
1.散剂:保管养护的关键是防潮。
2.丸剂:置阴凉干燥处贮藏,防潮湿和微生物污染。片剂宜密封,在干燥阴凉处保存,并严格防潮。
3.颗粒剂: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遮光、防潮、防高温。胶囊剂容易吸收水分,应贮藏于密闭塑料袋内或玻璃、塑料瓶中,置于阴凉干燥处保管。
4.糖浆剂:盛装容器一般为容积不超过500毫升的棕色细颈瓶。于灌装后密封,贮藏于室内阴凉干燥处,应避光、防潮、防热等。
5.含乙醇的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防腐作用,故贮藏过程中相对比较稳定。
6.注射剂在贮藏过程中可因条件的变化,发生氧化、水解、聚合等反应,逐渐出现浑浊或沉淀。宜予避光、避热、防冻保管。
7.膏药:如贮藏环境过冷或吸湿,黏性降低,贴时易脱落。故宜密闭贮藏,置于干燥阴凉处,防热、防潮、避风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