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关于引导银行业机构支持雅安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绿色增长极措施的报告

来源:雅安市银监分局 发布时间:2013-12-13 11:27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为推动银行业机构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多点多极支撑战略部署,我分局积极研究相关措施,引导辖内银行业机构为推动芦山地震灾区科学重建、加快推进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增长极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将分局引导银行业机构支持雅安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绿色增长极的措施汇报如下:
  一、支持灾后重建方面
  一是抓紧恢复灾区金融服务功能。分局将继续指导各银行业机构在保证员工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尽快修复因地震灾害受损的金融基础设施。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辖外银行业机构到雅安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灾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发展适合灾区农村特点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二是鼓励加大对灾区的信贷投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做好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的意见》要求,分局将引导各银行业机构根据灾区恢复重建的实际需求,实行优惠利率政策,将信贷资源向灾区适当倾斜,支持农房重建和农户恢复生产等。三是优化信贷结构配置。积极鼓励各银行业机构在坚持市场化运作和风险可控原则下,着重加强对灾区重点基础设施、中小企业、“三农”和因灾失业人员等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防止高耗能、高污染和落后产能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向灾区转移,支持灾区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配合财政贴息政策,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贴息贷款发放工作。四是实行住房信贷优惠政策。鼓励各银行业机构发放农民自建住房贷款,用于农民重建和修复因灾损毁住房。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户收入状况与特点,提供灵活多样的贷款偿还方式,减轻农户前3年的本金偿还压力。降低地震灾区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和首付款比例。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各档次均优惠1个百分点。五是区别对待因灾不能还款的个人和企业。在充分考虑到受灾地区群众和企业的实际困难前提下,分局将引导各银行业机构对灾区诚实守信的借款人灾前已经发放、灾后不能按时偿还的各类贷款,在2014年6月底前,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为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信贷支持。对借款人主动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还清贷款的相关信息及时补录入人民银行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六是加大风险防范处置。在积极支持灾后重建的同时,分局将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切实做好受损资产的清理和管理工作,全面摸清信贷资产和自身固定资产的损失情况。按照区别对待、平等协商的原则,积极支持企业做好债务重组安排,促进其尽快恢复生产和正常经营。科学评估债务资产损失情况,提早预估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和受灾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情况。
  二、支持绿色信贷方面
  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分局将积极督促各银行业机构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川银监发〔2010〕196号)的要求,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雅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节能工程、列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节能环保服务业等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节能环保升级改造,支持市场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节能环保企业发展,对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等标准的建设项目不予提供信贷支持。二是提高金融创新水平。分局要求各银行业机构积极创新绿色信贷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推动信贷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探索排污权抵押融资模式和财政投入与银行贷款、社会资金组合使用模式、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等针对企业环保方面的产品和融资模式创新,不断加大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节能环保产业等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增强部门信息共享。为了增强信息对称性,分局将加强与政府、环保和安全生产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明确信息共享渠道和方式,广泛收集环保信息、节能信息和安全生产信息,掌握“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并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辖内银行业机构,强化风险提示和预警。同时,要求各银行业机构主动加强与发改、经信、环保和安全生产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了解环保、节能、安全生产等政策要求,重点审查企业环境行为和安全生产等情况,切实发挥绿色信贷的引导作用,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环境政策风险。四是强化绿色信贷培训。分局将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应开展绿色信贷培训,不断提升各级监管人员和银行业机构的绿色信贷意识和认同感。积极搭建绿色信贷经验交流平台,要求各银行业机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绿色信贷工作交流会,推动银行业机构绿色信贷发展,支持地方经济绿色发展。
  三、支持生态立市方面
  一是加快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根据各县(区)地方经济的差异情况,分局要求各银行业机构要在今年内确保实现“有一批好的生态金融产品,有一套好的生态金融服务模式,孕育和孵化出一批好的生态产品,培养和支持一批好的生态项目和企业”。法人机构要以县(区)为单位,做到“一县(区)一品”;分支机构以市为单位,做到“一家一品”,全市创新构建生态立市绿色信贷模式。在“风险可控、成本可算、规制先行、信息透明”的原则下,加强金融服务创新,积极探索开办以大型农用生产设备、山林、土地经营承包权、农户宅基地、集体用地等为抵押的贷款业务。规范发展权利质押贷款。各银行业机构要拓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推动和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信贷模式,推广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类贷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扩大企业和个人融资能力。积极推行“一次授信、周转使用”信贷产品,对暂不满足授信条件的,可通过建立“信贷孵化园”等方式促进其达到授信条件。科学、合理、灵活运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对“三农”、涉农龙头企业和新村建设贷款,原则上给以优惠利率,充分体现惠农政策。二是搭建沟通合作对接平台。分局要求各银行业机构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积极搭建对接平台,清除障碍,推进银政银企沟通合作。要进一步健全合作对接机制,建立银行与政府、企业的定期通报制度,增进彼此了解,密切合作关系,畅通信贷投放渠道。发挥熟悉金融信贷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深入到生态项目、企业发展及园区建设一线,了解掌握资金需求动态,在服务中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在服务中开拓市场、促进发展。三是促进金融生态环境优化。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各银行业机构要以打造“诚信雅安”为契机,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吸引金融资源流通的向心力和附着力,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配合地方政府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涉金融案件执行,严厉打击非法融资等活动,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四、支持城镇化建设方面
  分局将积极引导各银行业机构根据辖内有关城镇化发展规划,支持城镇化建设。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等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的金融服务。落实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支持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一是鼓励和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继续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金融支农工程,不断改善城乡支付结算环境,增加银行自助设备数量和品种。通过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电话银行、农民工银行卡、村村农家店epos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金融服务的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积极为企业和个人在银行结算账户开立、信用报告查询等方面提供便利。二是要求各银行业机构加强和改进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金融服务。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客户信用评定范围,对符合信贷支持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优惠和服务便利;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授信与社员单体授信结合起来,“宜户则户、宜社则社”;引导银行业机构探索扩大农户、农民专业社和龙头企业等借款人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支持在法律关系明确前提下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农房等抵(质)押贷款业务。三是指导银行业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创新小城镇系列信贷产品,设计符合小城镇建设的金融服务产品。银行业机构要积极开办住房贷款、大宗耐用消费品、子女上学等小城镇消费贷款业务品种,更好地发挥信贷资金对城镇化建设的助力作用。
  五、支持革命老区方面
  一是扩大服务网点增加县域覆盖率。为牢牢把握十八大提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的战略方针机遇,分局持续指导各银行业机构扩大服务网点,原则上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在现有机构网点数量基础上只增不减,网点的服务功能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力争“十二五”末实现金融服务网点县域全覆盖。深化邮政储蓄银行体制改革,鼓励其在金融服务不足的乡镇设立营业网点和设立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和支持“三农”的专业支行,大力发展资产业务,不断增加金融服务品种。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通过股权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注入优质资产、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增强实力、完善公司治理、化解历史包袱,增强支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县域经济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二是满足重点领域的信贷资金需求。对重点领域信贷资金需求,分局要求各银行业机构按照国家、四川省和雅安市“十二五”规划,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切实改善和提升雅安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跟踪雅安市重大项目库的项目变化情况,对符合政策导向和信贷条件的项目要适时开展培育和辅导,督促项目业主采取多种方式做实项目资本金,确保辖内重点工程、重点民生项目、重点企业及时获得信贷支持。三是大力支持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产业。雅安作为革命老区,具有充足的资源优势,分局将合理引导银行业机构优先支持红色旅游、绿色旅游等资源开发。进一步提高农户贷款授信额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优先满足农户贷款需求,提高农户贷款覆盖面。重点支持特色畜牧业、特色种植业和特色林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等现代农业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帮助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创新农村生产经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与自然禀赋、主导产业和文化资源、地域特色相结合的多元产业业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