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开展农村支付环境改善工作以来,雅安中支紧紧围绕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建设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于2013年9月底提前3个月全面完成户户有银行卡、村村有pos、镇镇有atm、县县有刷卡无障碍示范街的“四有目标”任务。
一、主要做法
(一)将“迅通工程”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全力推进
中支党委每年将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纳入十大重点工作大力推进,成立由分管行长为组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提高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的有效性和执行力,通过工作联席会、现场推进会等平台,全面部署和推进“迅通工程”,及时总结和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迅通工程”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建立“政府领导、人行牵头、各方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雅安中支积极向地方党政汇报农村支付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及工作开展取得成效,得到了地方党政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雅安市政府印发了由雅安中支牵头市委农工委、市政府金融办代拟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雅安市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银政分工,出台考核措施,形成了各方联动、共同作为、务实推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具体责任
雅安中支提出“迅通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并结合实际,先后研究制定了《雅安市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实施方案》和《2012年雅安市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工作任务》,将具体目标任务按年、按项目细化分解到每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每个县(区)、每个村,确保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
(四)建立“两表月报制度”和“消除情况周报”制度,强化跟踪督促指导
要求金融机构按月报送“迅通工程”月度进度表和“四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表,并于2012年9月开始,建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发展和金融空白行政村消除情况周报制度,跟踪掌握各金融机构的推进情况,对推动不力的机构,采取通报批评或约见谈话等方式进行督促。尤其是“4.20”芦山地震发生后,雅安中支多次深入灾区了解atm、助农取款点受损情况和农户的支付结算需求,指导金融机构建立帐篷银行、流动汽车银行、板房银行等恢复atm运行;同时采取分类处置的办法,鼓励助农取款点代理人在原址或重新选址恢复助农取款点营业,为灾区群众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五)依托移动电话,创新助农取款点服务方式
组织金融机构积极试点代理缴费业务,以移动电话为依托,创新助农取款点服务方式,增强代理服务点综合服务功能。2012年5月,农行荥经县支行在省、市分行支持和移动公司的配合下,以移动电话为依托,通过“惠农通”业务平台,在荥经县庙岗乡庙岗村试点成功农户缴纳、支取新农保、新农合资金业务,成为全省农行首个“惠农通”缴费与取款业务试点成功的助农取款点。人行拉萨中支组织辖内7个中支到雅安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目前该项业务已在全省多地得到推广。
(六)构建全方位、多途径、多层次的宣传机制
将“迅通工程”和助农取款服务宣传同日常业务宣传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以宣传推使用、以使用促宣传。组织开展抽奖活动和有奖问答活动互动宣传、报纸、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网点宣传、现场集中宣传、助农取款代理人专门培训、短信发送助农取款宣传口号等活动,切实增强各方对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的认知,营造营造良好的工作推进社会舆论环境。
二、主要成效
(一)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
截至2013年9月末,全市累计发展助农取款点2459个,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44个,消除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968个(2010年底全辖空白乡镇44个,空白行政村968个),已全面消除具备条件的金融支付服务空白乡镇和空白行政村。2013年1-9月,累计办理助农取款查询业务9.16万笔、取款业务14.78万笔3911.51万元。
(二)银行卡受理市场得到切实改善
2012年末,辖区7个县(区)成功创建市级银行卡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实现了县县有刷卡无障碍示范街的目标。截至2013年9月末,农村地区发卡量199.89万张,人均持卡量达到1.65张,布放atm机具274台、pos机具8239台,发展特约商户1631户,分别是2010年末的1.03倍、1.74倍、2.31倍,提前3个月完成了“迅通工程”三年任务指标,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极大地便利了农户办理金融业务。
(三)非现金支付工具实现跨越式发展
截至2013年9月末,农村地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用户数达到16.5642万户、15.1788万户和8.6801万户,分别是2010年末的2.36倍、4.24倍和3.88倍。1-9月票据和网上银行业务量比2010年增长107.72%,农村现代化支付服务体系得到实质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