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以创新为支点 提高金融服务质量——雅安分局积极推进“三农”、中小企业等民生领域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创新

来源:雅安市银监分局 发布时间:2011-09-09 10:14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2011年上半年,雅安分局以密切关注民生为重点,积极组织引导辖内银行业机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优一进二上三”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要求,以创新作为提高金融服务“三农”、中小企业等民生领域的支点,着力推进“三个创新”,确保“四个到位”,实现“三个满意的金融服务,并取得新成效。

  一、推进“三个创新”,提高服务质效

  雅安分局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积极组织推动银行业机构从加强贷款营销、执行贷款新规、创新信贷品种等方面入手,做到“三个注重”,即:创新的同时更注重质量、服务的同时更注重效率、发展的同时更注重长远。

  (一)推进机制创新,形成服务合力。分局一是建立联动机制。主动加强横向联动,在市政府金融办、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努力探索多渠道金融服务的新路子。二是组织引导辖内银行业机构在保证“三农”、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符合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民生金融服务需求,较好地执行惠民政策和履行社会责任。三是积极引导县域法人机构在基层网点实施“小额农贷协管员制度”模式,进一步激活了农贷市场,有效推动了小额农贷发放工作。如引导邮储银行根据自身市场定位调整人员配置,让三分之二以上的信贷员专职从事小额贷款业务,把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小额贷款作为该行信贷发展战略性核心业务,创建服务“三农”新机制。督促雅安市商业银行紧紧围绕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工作思路,制定相应考核激励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加强监测分析,主动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把脉问诊,提供服务。

  (二)推进产品创新,增强服务能力。一是创新贷款品种。在今年信贷规模趋紧的形势下,分局鼓励支持辖内银行业机构积极推出有追索权国内保理、小企业中长期循环贷款、简式快速贷款、 “四通两乐”贷款、民工返乡创业、青年致富创业及助学贷款、农村水利、保障性住房贷款、公司+农户+社团信贷等新品种,增强服务能力。同时,抓住机遇,主动营销。如农发行把握工业园区综合开发和姚桥土地整理的机会,主动提供有力金融支持。银行业机构通过积极努力,上半年,全市银行业机构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4.97亿元,增长10.91%,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信贷投放目标任务。二是创新贷款担保机制。积极开办“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信贷业务和“茶叶加工企业联保贷款”、“会员制担保公司”等新型贷款运作模式,较好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如:汉源县联社在分局指导和支持下,创造性地推出动产质押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有色金属加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实现了银、企、仓、矿等多方共赢,今年以来,该社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贷款28笔,金额5558万元,实现利息收入342万元;又如雅安市商业银行推出动产(机器设备、产成品等)抵质押贷款、矿权抵押贷款、保证贷款、联保贷款、存单质押贷款等业务,有效满足了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等合理资金需求。截至6月末,该行小企业贷款余额17.18亿元,比年初增加2.68亿元,增长18.48%,增幅高于其全部贷款平均增幅3.38个百分点。

  (三)推进业务创新,改进服务方式。针对“三农”对结算、票据流通、资金融通、金融中介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变化,不断推进支付渠道建设,强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如农行大力推行“惠农取现服务点”建设,全面覆盖农村,着力打造农行“村村通”支付渠道,实现人人有短信通、户户有惠农卡、村村有转账电话、乡乡有代理小额现金支付点。同时加快县域电子渠道建设,进一步提升电子银行分流作用,极大地改善县域金融服务环境。

  二、加强创新保障支持,确保“四个到位”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制订方案措施、科学激励考核四项措施,有效确保创新工作组织领导到位、协调引导到位、业务指导到位和监管督导到位。

  (一)高度重视,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分局把金融服务“三农”、中小企业等民生领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为推进创新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注重加强窗口指导,利用雅安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大力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政策传导,确保实现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的目标;积极组织银行业机构参与地方政府主持召开的中小企业等银政企对接活动,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平台。2011年银政企对接中,仅石棉县联社就给予了已在2010年通过信贷培育方式的3户中小企业共计提供2150万元信贷支持。

  (二)加强调研,确保业务指导到位。分局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县乡镇银行业网点,调查了解辖内经济发展状况、农民实际资金需求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跟踪了解涉农银行机构在创新启动、拓展、深化过程中的政策落实、典型做法、实施效果、存在困难、解决办法等情况后,对金融服务民生领域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各监管部门通过开展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形式,引导银行科学调整信贷结构,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增加对“三农”、中小企业等民生领域的信贷投入。如农发行积极支持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万村千乡”试点工程雅惠商贸公司,先后发放贷款4200万元,目前已支持其建立乡村连锁1200余家,既方便了农民,又提高了广大居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水平。

  (三)细化措施,确保协调引导到位。为切实解决空白乡镇服务问题,分局组织引导银行业机构制定方案、细化措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今年至少新设12个以上简易服务网点目标任务的实现和全市银行业机构空白乡镇平均减少四分之一的目标进度;引导银行业机构开展“讯通工程”、“流动金融服务车”、专用电话支付终端机具(EPOS机)等方式,使全市所有乡镇均实现转账、小额取现等基础金融服务,真正做到村民存取款不出村。目前农行雅安分行拟计划安装2000台转账电话,全市农村信用社拟计划全年安装800台EPOS机,上半年已安装161台。

  (四)科学考核,确保监管督导到位。加大督促银行业机构建立激励考核和问责机制,要求其在“三农”、中小企业等民生领域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中要立足“不足”创新,立足“困难”创新,立足“特色”创新,立足“需求”创新,立足“发展”创新,并将创新工作与高管人员年度履职考评挂钩,有效推动了创新工作开展。

  三、注重工作成效,达到“三个满意”

  通过大力推进创新,达到了农民增收,农户满意;产业增效,企业满意;业务发展,银行满意。

  (一)加大 “三农” 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业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84.93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70.07%,比去年同期多增1.24亿元,较年初增加17.69亿元,增长10.58%,增速高于全市银行业机构贷款平均增幅0.13个百分点,重点支持农户大力发展农村市场前景好的种植、养殖、加工项目。

  (二)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营销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辖内银行业贷款营销转变为以三农”、中小企业等民生领域为中心,极大地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截至6月末,辖内银行业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户数1184户,贷款余额123.4亿元,比年初增加12.99亿元,增长11.77%,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1.32个百分点。

  (三)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和贷款营销的有机结合,使贷款投放量大大增加,有效满足了中小企业、农(商)户、农村小摊主、农村个人生产经营户、涉农微小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既促使广大贷款户从中受益,也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为地方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四)提升金融资产质量。辖内银行业机构在关注民生,创新金融服务中,积极推出公司+农户+社团贷款等产品,既有力地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又有效分散了贷款风险。上半年已发放社团贷款2.8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8%,较大程度防范贷款集中度风险。贷款担保机制的创新,也有利于控制信用风险的产生,促进银行业机构业务快速发展。截至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465.89亿元,较年初净增29.86亿元;各项贷款263.93亿元,较年初净投放24.97亿元;实现盈余4.19亿元,同比增加1.28亿元;不良贷款实现“双降”,其余额和占比分别比年初减少1.25亿元和下降0.95个百分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