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及下一步工作建议》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关于2011年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开放奋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和“建枢纽、促转变、拓开放、惠民生”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开放推进年”各项工作,狠抓一季度“开门红”各项任务的落实,预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基本实现“开门红”。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预计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5%左右,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图1),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4%,位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59亿元,同口径比较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4亿元,增长29.8%;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左右。具体来看,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图1 2011年一季度全省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比较[1]
(一)农村经济平稳发展。一季度,第一产业增长3.3%,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小春粮食播种面积38.99万亩,减少0.16万亩;全市经济作物产量12.6万吨,收入达到8.9亿元;茶叶投产面积新增3.5万亩,达45.5万亩,鲜叶价格显著上涨,达到80—110元/公斤,同比提高20元左右,鲜叶总产值达5亿元;商品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收入3.4亿元,其中:蒜薹种植面积4万余亩,产量1.9万吨,市场均价9元/公斤,较去年增加3元左右。畜牧业发展平稳,肉类总产量5.39万吨,增加1.9%;生猪存栏90.75万头。继续深入实施“蒙顶山茶”区域品牌建设,组建“蒙顶山茶茶叶商会”。新栽植纸浆原料林竹20.6万亩、纸浆原料巨桉1.5万亩。名山县茶叶、天全县林产业等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有效推进。截至3月底,转移劳务输出劳动力24.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1亿元。
(二)工业经济稳中趋快。一季度,预计第二产业增长22%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增加值增长29.4%。
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8户,新增33户(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08户,新增818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2.15亿元,增长4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8亿元,增长27.8%,比全省高5.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3.7个百分点,增幅全省排名第3位(图2)。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显著。“3+1”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42.61亿元,同比增长40.2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71%。重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31户重点企业实现总产值29.06亿元,增长34.87%;24户成长型企业实现总产值5.34亿元,增长27.8%。规模以上工业产销两旺。截至2月底,累计实现产销率99.4%,提高5.9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97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4位,提高14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除汽车车桥、硫酸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增长面达86.7%,其中:发电量增长103.85%、铁合金增长99.56%、花岗石板材增长96.23%。园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核心区实现产值6.65亿元,增长69%;石棉工业园区实现产值2.4亿元,增长5%。瀑布沟、深溪沟电站成功注册汉源,带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8.1%。全市各县(区)工业用电总体形势较以往有所改观,一季度,全市完成网内售电量13.43亿千瓦时,发电量9.35亿千瓦时,下省网电量7.11亿千瓦时。
图2 2011年一季度全省各市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较
(三)第三产业稳步提升。一季度,预计第三产业增长9.5%左右。
一季度旅游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截止3月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6亿元,增长26.01%;接待游客276万人次,增长11.41%;大熊猫、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不断提升,百丈湖、汉源湖、龙苍沟、龙井山等旅游整体开发规划正抓紧前期工作。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城乡居民消费,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亿元,增长15.4%。应急物流保障不断健全,博娟、雅惠商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被商务部列为应急保供重点企业。房地产交易市场活跃,房地产施工74.99万平方米,增长72%;竣工1.23万平方米,其中:雨城区商品房销售9.56万平方米。
(四)投资完成基本持平。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3]完成78.59亿元,同口径比较增长2%(图3),投资计划完成进度缓慢。在灾后重建、瀑电库区、大中型水电等基本结束的背景下,投资运行恢复到正常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目标。
1—2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85亿元,下降10.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69亿元,下降6.67%;更新改造投资2.45亿元, 下降37.66%;房地产投资0.99亿元,增长78%;其它投资0.72亿元, 下降48.55%。重大项目仍是投资的主要支撑点。截至2月底,全市230个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2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其中:省属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3%;续建项目稳步推进,12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从重点行业来看,交通11亿元,水电0.6亿元,电网1.5亿元,工业2.1亿元,房地产2亿元,农林水利0.13亿元,教卫事业0.8亿元。从县域投资来看,1-2月,增长较快有芦山、名山和雨城,分别增长117.2%、97.53%和10.82%;汉源、荥经、石棉、天全和宝兴等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图3 2011年一季度全省各市州固定资产投资预测比较
(五)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一季度,预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亿元左右,增长30%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832元,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28元,增长12%以上。
1-2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437万元,增长4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4201万元,增长44.9%;国税收入48826万元,增长46.1%;地税收入35019万元,增长50.7%。金融保持平稳运行。截至2月底,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458.58亿元,比年初增长0.81%;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245.33亿元,比年初增长2.6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40.25亿元,比年初增长8.65%。
(六)物价水平总体趋稳。一季度,我市主要商品价格总体处于高位趋稳态势。
总体来看,1月份,受南方雨雪天气和节前市场需求增加影响,部分食品特别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有所上涨。2月份,春节期间粮油肉蛋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裕,主副食品价格呈现正常波动并随即逐步回落;3月份,随着节后气温回升,蔬菜大量上市,价格有所回落。一是生活资料价格环比趋稳,同比涨幅较大。大米、面粉、菜籽油、大豆油分别同比上涨25%、33.33%、16.67%和10.53%,猪肉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上涨29.41%;随着气温回升,充足的蔬菜供应平抑了前期过高的蔬菜价格,但仍在较高水平运行。二是工业(能源)生产资料价格呈上涨趋势。汽油、柴油同比上涨超过12%;受日本大地震钢材生产商停产、节后开工项目的陆续增多因素影响,钢材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3%;其它能源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在正常范围内小幅波动。三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基本趋稳。农业化肥价格、生猪收购价相对平稳,仔猪、饲料等价格上涨相对明显,种子、农药、地膜、麦麸等其它农资品种价格正常波动。
(七)灾后重建加快推进。一季度,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预计5月12日前规划内未开工项目全部开工,所有在建项目在9月30前基本完工。
截至3月底,全市累计开工项目2354个,开工率99%;完工项目2146个,完工率90.3%;完成投资241.1亿元,投资完成率88.5%。港澳援助项目共39个,援助资金87301万元。已有38个港澳援助项目开工建设, 完成投资14509.7万元;1个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4月底开工。其中:香港援助第一批援助8个项目均已开工,完成投资6565.7万元,预计6月底全部完工;第二批9所学校和5所医院完成投资2054.3万元,预计12月底前全部完工;第三批4个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香港赛马会援建项目3月底可上网招标,预计5月初开工建设;澳门援助第一、二批3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已完成投资3948万元;第三批8个项目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已完成投资1884万元;第四批项目天全县中医院已完成投资58万元。
(八)库区工作扎实推进。截至3月底,汉源新县城住房开工209万平方米,开工率98%;完工164万平方米,完工率77%;办公及公建用房开工27.3万平方米,开工率70%;完工23.6万平方米,完工率61%。目前,正抓紧因滑坡、拉裂体等影响未能开工的4.5万平方米住房建设。搬迁入住2.3万移民,加上随迁人口、务工和经商人员,县城实际居住人口超过3万人。6个集镇、31个安置点、2个分插安置区94万平方米农村移民房屋全部完成;农村移民搬迁安置1.8万人,采取投亲靠友、自谋出路等方式安置1.2万人;生产安置移民土地已划分到户12100人5103亩,占应划人数的65%,占应划地面积的57%。库区40家重组迁复建已建成30家(其中:投产26家),在建10家;国道108线、省道306线、右岸环湖公路和大树大桥全部建成通车,库周地区电力、通讯、广电、码头复建基本完成。永定桥水利工程加快推进,三交坪蠕滑体治理、反压平台建设启动实施,部分输水干渠施工面初步形成;完成大坝枢纽区97户331人的安置和55户201人的过渡,正在抓紧启动移民安置道路、电力设施、安置点等基础设施建设。
(九)川西枢纽强力推进。铁路建设。成雅铁路可研报告已批复,正加紧开展项目初设编制和报批工作;雅眉乐城际铁路纳入成渝经济区城际铁路规划路网和《四川省“十二五”铁路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雅安至甘洛铁路已纳入《四川省“十二五”铁路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雅康铁路正加快前期工作进度,预计年内完成可研报告并开工建设;雅眉资遂铁路规划研究报告已完成并上报省政府,正积极争取纳入省铁路网规划。高速公路建设。雅西高速雅安至荥经段正式通车;雅乐高速雅安境内累计完成投资进度的23.49%;雅康高速公路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完成;乐汉高速公路预可研报告编制完成;雅马高速公路正争取调整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国省干线公路灾后重建。国道318线雅安至飞仙关段已全部完工,国道318线邛崃至雅安段、省道210线飞仙关至宝兴段、省道210线宝兴至夹金山段以及省道211线石棉境段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截止到2月底,国道108线雅安至菩萨岗段累计完成投资40321亿元。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省道305线雅安至洪雅界改建工程已完工;国道318线飞仙关至二郎山段公路改建工程、省道306线乌斯河至金口河界公路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雅名快速通道建成通车。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总的来说,今年我市经济开局良好,但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宏观经济环境仍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势头的难度非常大。地区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主要经济指标走势不容乐观,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具体来看,当前我市加快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有:
(一)宏观环境收紧趋势明显。当前,宏观环境基本面总体向好,但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从国际环境看,美国、日本等西方主要国家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尤其是日本9.0级大地震、利比亚及中东的动荡局势进一步加剧了新兴市场输入性通胀压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汇率、市场、资源等争端日趋加剧。从国内环境看,外需持续疲软、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过高、通胀预期增强等矛盾依然突出。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加快回归稳健,并进入实质上趋紧周期;央行去年10月份启动本轮加息周期来的第四次加息,也是2011年以来央行第二次加息;同时,央行今年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月17日、2月9日和3月25日),已释放出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强烈信号,而财政、投资、产业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调整必然会对我市完成全年工业和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预计全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超过5%。
(二)农业生产面临不少困难。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老化、调节能力差、结构不合理等、病险水库多等矛盾十分突出。二是粮食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3月下旬,我市产生了一次较强的降温、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县(区)甚至出现近50年来最晚的降雪天气,对茶叶、油菜等农作物和春播育苗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全市24.4万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三是茶叶采摘出现“用工荒”现象。去冬今春以来的持续低温,导致茶叶发芽较为迟缓,春茶采摘与去年相比推迟大约20天,由于今年茶叶采摘用工量集中,且不同种类茶叶出产时期交叠,名山、雨城等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问题。四是林竹运输难制约明显。全市现有林竹资源可采伐量80万吨以上,但实际能够采伐出来的不足40万吨。究其主要原因是林区公路少,路网密度远远低于林竹发展水平。
(三)工业快速增长仍存制约。一是枯期电力缺口依然存在。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电力缺口在4亿千瓦时以上,除宝兴县有少量余电外,其余各县(区)均处于缺电状态,其中:荥经县缺口22万千瓦、石棉县缺口20万千瓦。汉源县枯水期出力不到2万千瓦,仅生活用电也难以保证,40家迁复建企业全面投产后,2011年用电需求就达4.8亿千瓦时以上。二是企业开工不足。受电力供需紧张、县网电站出力率低、从主网下网电价偏高等因素影响,载能企业开工不足或不能满负荷生产。1-2月,石棉县载能企业开工仅25.6%;汉源、天全、芦山、荥经等也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而且芦山县至今仍是全市唯一一个没有220千伏变电站支撑的县(区)。三是企业技改投资大幅下降。1-2月,技改投资完成2.45亿元,下降37.66%,名山、荥经技改投资保持良好增势,其余6县(区)呈大幅下降趋势。
(四)完成项目投资任务艰巨。一是投资持续增长压力增大。2011年灾后重建任务只剩下20亿元;随着瀑电库区、大中型水电等工程陆续建成,支撑投资增长的水电投资将呈大幅下降趋势。二是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受信贷增速放缓和信贷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市部分载能企业技改投资和新引进项目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将增大。三是重大产业项目严重不足。由于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存在较大差距,新开工项目投资乏力,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新开工形势与全省差距较大,全省10余个市州先后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比如:遂宁(107个361.54亿元)、泸州(14个300亿元)、资阳(54个276亿元)、成都(57个177.78亿元)、内江(7个130余亿元)、绵阳(42个114亿元)、凉山州(40个63.54亿元)。截至2月底,全市72个计划新开工重大项目,只有27个陆续启动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开工率38%,完成投资只占年度计划的4%。
(五)港澳援助项目进度较慢。一是已开工项目工程实施管理不到位,工程进展缓慢。如香港援建第一批8个项目因施工企业自身资金比较困难,造成进度缓慢工期延误。二是部分项目由于前期工作不细致,地勘资料不符合,导致项目工程量出现变更。如荥经中学电梯、室外塑胶跑道设计出现漏项,名山县永兴中学、芦山县太平中学基础与地勘资料不符,工程量变更较大。三是部分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未完成,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市文化馆项目、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以及天全县中医院项目尚未完成拆迁,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四是部分项目实际投资超过援助资金总额。荥经中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芦山县太平中学和雨城区大兴中学等援助项目实际投资均超过援助资金总额,资金缺口巨大。
(六)物价水平上涨压力较大。一是从全国来看,输入性通胀和流动性过剩推动物价上涨的趋势明显,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行可能形成新的涨价因素。在春节消费需求增加、翘尾影响和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二是从全市来看,总体价格形势偏高。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比去年同期高4.3个百分点。食品类上涨11.6%,其中:粮食上涨26.6%、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6%;居住类上涨1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持续上涨。三是从主要行业价格来看,汽油、柴油、钢材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化肥、仔猪等生产资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蔬菜、猪肉、粮油等主副食品价格仍居高位。四是房地产价格仍然保持高位上行态势,3月市区新开楼盘均价6000元/㎡以上,名山县城新开楼盘均价也高达4000元/㎡以上。充分考虑到各种涨价因素的影响,初步测算一季度我市cpi同比上涨5%以上,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
(七)资源要素保障瓶颈明显。一是企业资金筹措困难。随着国家加速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严格管理通胀预期,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问题,再加上各类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影响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二是交通运输制约明显。除雨城、名山、荥经外,其他县(区)交通制约明显,特别是汉源、石棉两县受冬季泥巴山限行管制、国省干道灾后重建及库区交通复建的影响,造成企业原材料和产品外销运输受阻,导致企业运输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三是由于部分县(区)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不同程度存在项目用地落实困难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及建议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要重点围绕上半年“时间和任务双过半”的目标,及时采取操作性、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
(一)强化对宏观政策的研判。一是加强对国家管理通胀预期的研判,在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大宗产品价格上涨风险不断加大,农产品价格更是轮番上涨,稳定通胀预期已成政策调控的首要任务。二是加强对国家近期可能出台重大战略规划的研判。密切跟踪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革命老区发展规划、民族地区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超前布局,争取主动,力争将事关雅安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及重大项目纳入国家战略层面。三是加强对国家货币、财政、产业、投资等政策的研判,及时捕捉政策信号,深入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宏观政策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时出台应对措施。四是加强对国家及省上近期将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衔接,努力争取有利发展空间。
(二)努力保持工业较快增长。一是强化园区(集中区)支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壮大园区规模,强力推进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扩区工作,加快推进汉源工业园区、石棉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工业园区,积极推进成都-雅安产业合作园区、雅安-甘孜藏区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切实抓好雅安·张江科技产业园建设,规范发展县域特色工业集中区。二是加快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做好项目落地服务工作,着力推进永旺二期、中雅三期和艾华二期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三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编制并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具体目标,制订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力争在年内初步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框架体系,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强力推进项目投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各县(区)政府、市级主管部门要强化工作责任,协调做好重大项目的立项报批、环境评价、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程设计等前期工作,以及项目开工的各项要素保障工作,争取尽早开工投产。二是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投资重点,努力寻求与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市场需求的对接点,加强国家和省预算内资金的重大项目储备库的建设。三是着力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难问题,全力争取国家建设资金,积极协调信贷资金,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积极探索bt、bot等建设模式。四是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针对统计口径变化,加强对项目业主和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千方百计做好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及时入库工作。
(四)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抓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提高灌溉保证率和农业用水效率。重点推进铜头引水、九龙水库、永定桥水利工程建设。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地理标识认证,鼓励农产品的就地转化加工,延长价值链,提高附加值;深化龙头企业的市场营销网络,提高农产品的销售率。
(五)加快推进港澳援助项目。一是加强项目监管。进一步明确落实监管部门、代理业主、各县(区)政府(原项目业主)及市属项目单位职责,确保港澳援助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加强项目协调。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特别是征地拆迁、阻工等)。三是严格建设程序。包括咨询评估、可研审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等每个环节都经过项目审批、招标核准,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主体的责任和权力。四是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的规定,制订上下统一规范的财务审核、资金申报制度,确保援助资金拨付和使用的安全、独立、透明和高效。五是加强合同管理。存在重大问题确需变更的,严格按照《港澳援助项目变更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权限、程序和要求批准后实施。
(六)不断强化要素保障能力。一是整合土地资源。加强土地整理,实现城乡建设占补平衡。有效盘活闲置土地,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以及重点项目,在用地上给予优先保证,切实解决项目建设用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经济社会效益。二是积极争取30%留雅电量政策。加快骨干电网建设,解决电力供需矛盾。做好枯水期用电保障工作,力保枯水期居民生活用电和重点企业用电量,让有限的枯期电力资源发挥出最佳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加强金融环境建设,扎实开展银企银政合作,促进金融机构为我市企业投放更多贷款,完善社会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和融资激励机制;大力引入民间资金,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力度。
[1] 市州数据来源于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对2011年一季度的预测及相关统计,下同。 [2] 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自2011年1月起,规模以上统计范围由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调整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3] 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自2011年1月起,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调整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由原来的50万元及以上提高到500万元及以上,同时不包括500万元以上打捆项目和农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