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 安 雄 心——雅安兰台人的“十一五”和我们的理想

来源:市档案馆 发布时间:2011-04-12 15:31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雅   安   雄   心
——雅安兰台人的“十一五”和我们的理想
   
市档案局局长 杨力
  雅安兰台人的“十一五”是一个充满机遇,更是呼唤挑战的“十一五”。这5年,雅安兰台人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大势,确立了“抓基础、树形象、谋发展”的思想,树立了“重构雅安档案,追赶超越快发展”的雄心。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把汗水,用激情点燃梦想,在困难和挫折中坚强地走过了不平凡的“十一五”,创造了雅安档案事业发展的奇迹。 一是档案馆舍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二是瀑电库区移民档案管理“户户建档,一户一档”新模式得到国家、省档案局肯定。三是新领域档案工作得到拓展。四是依法治档得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历史已经定格,理想还在升华。
  一、在和谐社会建设大背景下,雅安制定科学的档案事业发展战略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渴望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民社会进程势不可挡,这些都意味着任何部门、组织不能以一种封闭的思维模式来谋求发展,而必须用政治眼光,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来制定发展战略。基于对大势的把握,我们提出了“抓基础、树形象、谋发展”的档案事业发展思路,选择了“以项目带发展”的策略,用“检查、指导、服务、监督”刚柔并济的措施控制战略实施效果。
  二、把基础建设作为“十一五”第一要务
 (一)突出影响雅安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平台和窗口。雅安7县1区和市级综合档案馆大多数是上世纪70、80年代,建筑面积小,加之维护资金不足,馆库破损、库容饱和,许多档案无法接收进馆,给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十一五”期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灾后恢复重建的机会,将汉源、石棉、芦山、宝兴4个重灾县档案馆列进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建筑面积12400m2,总投资3972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市级综合档案馆列进雅安行政中心综合大楼建设,建筑面积5178m2,总投资1424万元。
  5年来,我们还加强了档案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现行文件利用中心9个。市、县两级档案馆初步建成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功能齐全的档案馆。
   (二)突出影响雅安档案事业生命力的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的生命,没有档案资料,再好的档案馆舍也只是“此地空余黄鹤楼”,没有多少价值。“十一五”期间,我们特别突出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1、抓档案管理指导,保证基础档案资料品质
  5年来,我们通过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指导、规范化建设,通过对重大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实施的属地管理制、项目档案备案制、项目档案管理业务指导登记制、项目档案管理验收交流制,规范了档案管理,提升了档案品质,为今后档案进馆做好了质量准备。目前,雅安市档案馆藏档案993个全宗、419746卷、馆藏资料119460册,其中,馆藏国家重点档案21855卷。馆藏量比2005年净增84479卷。
  2、抓档案资料接收、征集工作,进一步丰富馆藏内容
  5年来,我们把档案接收、征集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制定了《重要、珍贵、特色档案征集办法》,向全市广泛征集保存在单位、个人或散存在民间的反映雅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仅雅安市档案馆接收、征集档案就达万余卷。这些档案有“第三届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节”、“蒙顶山国际茶文化和茶业研讨会”、“芦山县第四届民俗节暨根雕艺术节”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档案,有新农村合作医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档案为代表的新领域档案,有雅安汉文化、茶文化、红色档案为代表的珍贵档案。
  3、抓重点档案抢救,以确保档案载体安全
  5年来,我们开展了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通过裱糊、修复、仿真复制、数字化加工等方式,完成了雅安市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抢救10996卷,确保了国家重点档案载体的安全。
  4、抓模式创新,探索移民档案管理新途径
  5年来,深入一线,大胆创新,探索出移民档案管理新模式。在“瀑电”移民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深入移民工作区调查研究,根据移民工作特点,探索出“户户建档”、“一户一档”的移民档案管理新模式,此模式被誉为“三峡移民档案管理升级版”。目前,已完成外迁移民档案资料13212卷(册)。这些档案使移民人口界定、分户指标、安置情况、销号手续等信息完全记录在案。为化解移民纠纷、维护移民合法权益,推进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5年来,我们还整合力量,有效推进全市首批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7个示范乡镇全部验收合格。
  三、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事业升级快发展的突破口
  档案信息化已不再是趋势,而是一种现实。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坚持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利用为目标,有力促进了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和档案服务网络化进程。“十一五”期间,全市9个国家档案馆均在互联网建立了网站,市档案局建立了现行文件交流平台,每年向四川省档案局上传现行文件300多条。市、县两级档案馆还完成案卷级目录14.15万条、文件级目录7.48万条。
  四、把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作为提升部门软实力的抓手
  5年来,我们利用馆藏档案,以图片、展览、电视片等多种形式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积极宣传雅安档案。协助制作的有 “汉代文化”遗迹电视片,在央视《国宝档案》节目播出。参与制作的有《第三届中国·雅安国际熊猫·动物与自然电影节》宣传片和《飞跃二郎山,奋进新天全》电视片,分别在央视和央视军事频道《军事纪实》栏目播出。与雅安市政协合作编纂、出版的《雅安知青史料》,获2009年度四川省文史资料一等奖。雨城区档案局编纂的“雨城年鉴”,获四川省地方志成果三等奖。利用馆藏老照片,与老干部局共同制作雅安解放60年纪念邮票——《历史记忆》,发行1000套。
  5年来,我们还建立健全了档案查阅登记制度、利用效果反馈制度、利用跟踪制度等档案利用办法,充分发挥了档案服务民众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全市两级档案馆通过开架查阅、电讯查阅等形式,共接待查阅档案人员3.5万余人次,提供档案资料12万卷册,实现了档案与民生的有效连接。
  五、把档案法律法规作为推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武器
  档案法律法规是档案工作最有力的武器,让全社会学习知晓档案法律法规,并自觉依法办事是我们的责任。对此,我们采取档案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现场咨询、巡回展览、网络宣传等形式开展档案法宣传。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机会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做到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
  回望“十一五”,我们有许多付出、许多收获,还有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于“5·12”汶川大地震中像抢救生命一样抢救档案的兰台人,他们不怕牺牲、临危不惧、敢于负责、靠前指挥、勇挑重担、细心保护国家档案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对于“十一五”取得的成绩,早已经成了记忆。展望“十二五”,我们有许多的梦想需要去实现,有许多的困难需要去攻克。对此,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十二五”我们设计了档案事业发展的科学路径。紧扣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围绕雅安构建川西交通枢纽、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和“熊猫首都,生态天堂”的发展思路,以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为手段,以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突破重点,全面推进,促进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二五”,我们要攻克的工作重点。一是要全面完成国家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的荥经、名山2个县级档案馆建设。还要争取雨城、天全列进建设盘子,全面完成雅安市、(区)县两级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突出抓好档案数字化工作,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三是继续抓好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基层和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依法开展档案接收、收集和征集工作,丰富各级档案馆馆藏内容。四是加快档案整理、鉴定、开放、利用工作,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手段,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五是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资料,开发档案文化精品。
  要完成“十二五”的目标,需要我们有更大的雄心与勇气、有更加坚定的意志与信心、需要有更加优秀的人才、更加实干的团队、更加充分的资金投入与物质保障。我们已经预见,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每一项工作都会是堡垒,每一项任务都会是硬仗,而每一个兰台人任何一点付出都将凝聚成推进“十二五”雅安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
  “十二五”,我们已经上路。
                        2011年2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