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  策
  • 规章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政府规范性文件
    • 部门规范性文件
  • 政府文件
  • 部门文件
  • 历史文件

雅安市“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切实做好地震灾后疾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来源:雅安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9-12-23 14:16 浏览次数: 字体: [ ] 收藏 打印
各县(区)“5·12”抗震救灾指挥部,市级各部门:
    “5·12”地震灾害使我市遭受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做好震后疾病防控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开展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26号)和省政府《关于做好地震灾后疾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川机号1428)要求,现就做好全市灾后疾病防控工作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措施
    灾后疾病防控工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灾后防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为当前抗震救灾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实。要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区)要立即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灾后疾病防控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紧急动员,精心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全面启动灾后疾病防控预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预防、控制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处置方案,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部署各项灾后防病措施,做到思想、组织、技术、物资到位,确保实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对处置不力,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群体性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防病知识普及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是灾后疾病防控工作的基础。各县(区)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开展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对倒塌的各类建筑物、人群聚集场所、灾民临时安置点进行全面卫生整治,消除和减少“四害”孳生环境。卫生、教育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宣传部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做好群众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帮助群众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动员群众自觉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防病工作。
    三、切实做好环境清理和消毒工作,确保卫生安全
    环境消毒是灾后疾病防控工作的关键。各县(区)政府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灾区,深入一线,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环境清理和有重点的消杀工作。特别是倒塌的各类建筑、学校、公共场所、灾民临时安置地等全面实施药物消毒和其他卫生处理,做到清理污染不留死角,环境消杀不留空白,对人、畜尸体要及时实施火化或消毒深埋等处理。
    四、加强监督检查,严防食源性疾病暴发
    做好食品、饮用水安全是灾后疾病防控工作的保障。各县(区)政府要组织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加强对生产、流通、餐饮(含学校食堂)等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严防各类疾病发生。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过期、腐败变质食品出现,防止中毒事件发生。农业部门要加强灾后动植物的疫病防治,加大实施“放心菜”质量安全监测。建设部门要强化建筑工地和民工食堂的管理。环保、建设、水利、卫生等部门要做好饮用水的检查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特别是确保灾民临时安置点饮用水安全。
    五、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严防灾后大疫的发生
    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实行灾区疫情专报制度,认真做好灾后传染病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掌握疫情动态,重点加强对霍乱、痢疾、伤寒、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以及急性中毒事故的监测和报告。同时,做好非灾区春夏季多发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对发生的传染病和急性中毒事故要进行核实,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尽快予以扑灭。
    六、保持信息畅通,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各县(区)政府要指定专门部门和专人收集灾后防病信息,要坚持24小时值班。从5月19日起报告,实行工作日报和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进展情况、灾区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事件,每日上午11点前报市卫生局(电话号码:2222127)。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要及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处理,防止爆发流行。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八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